导入新课 二次大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过程?1.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开始;2.从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到60年代解体;帝国主义阵营也出现了分化。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为美苏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崛起并做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3.从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而到了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了。 第一节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一、东欧剧变 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急转直下的政局变化,令全世界为之瞠目。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波兰、罗马尼亚、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纷纷易手。执政40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下野。伴随着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指出东欧制度的实质。) 课本的楷体字部分提供了波兰、民主德国、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四国的变革情况,请同学们阅读后比较四国在剧变过程中所具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①因经济困难导致政治危机;②面对动荡的政局,执政的共产党、工人党的妥协退让,实行政治多元化、多党制,使反对派得以扩大势力;③反对派最终得逞,取得了政权。反对派夺权的方式有所不同。波兰等大多数国家是通过和平方式,民主德国是通过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而罗马尼亚则是通过流血冲突的方式实现了政权交替。)东欧各国政权更迭之后,德国统一,而南斯拉夫则分裂为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斯尼亚—黑塞奇维那、南斯拉夫联盟五个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即捷克和斯洛伐克。 东欧国家的剧变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