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汇集整理《高一化学资料:《元素周期律》扩展资料(三)》 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同周期中,由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 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6.其它,例:2Cu+SΔ加热=Cu2S Cu+Cl2点燃=CuCl2 所以,Cl的非金属性强于S。 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注:“金属性”比“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诸如Cu和Zn:金属性Cu>Zn,而金属活动性Zn>Cu。) Na金属性比钙强,向钙的金属活动性比Na大。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 同主族中,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 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4.常温下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8.用电化学的方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