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汇集整理《高一化学教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思想教育: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 教学用具 仪器: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 ),其次是( ),还有( )和( )等,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成分的?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而不是用肉眼去看? 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回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思考得出结论:氧气是看不见的。 回答: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激发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确认目标】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指明重点 【问题讨论】出示一瓶氧气①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②想一想,氧气有味吗?③氧气溶于水吗? 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 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 回答:①无色、气体,②无味,③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回答:靠腮呼吸。氧气来自水中。 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板书】一、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3.不易溶于水。4.液态、固态均为淡蓝色。 看书、划重点(或记笔记。) 强化记忆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练习一。 做课堂练习一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既然化学性质要在化学变化中方可表现出来,我们就来进行如下实验。 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有关概念 【板书】二、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演示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1.将木炭放在燃烧匙中伸入氧气瓶中。(为什么没有有变化?) 2.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氧气瓶中。 提问:为什么加热后可剧烈反应,不加热时没有变化呢? 3.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提问: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提问:碳在氧气中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生成什么新物质? 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观察、思考。 描述现象:1.无 变化思考。 2.剧烈燃烧、发白光 回答:木炭与氧气反应是有条件原。 3.石灰水变浑浊。 回答:二氧化碳 回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设疑 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使学生学习由现象得出结论。 【板书】1.碳+氧气 二氧化碳 记笔记 巩固文字表达式 【演示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 1.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至燃烧。 2.将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中。 这种带刺激性气味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为什么北京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