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切的含义。 实验证明,各种固体物质,例如硝酸钾、硝酸铵、食盐等,在相同的条件(相同的温度,相同质量的溶剂)下,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并不相同。也就是说,各种固体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溶解的能力各不相同。如果我们要用确切的数值来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的能力,必须规定哪些条件呢? 生甲:要指出是哪种溶剂,还要规定在一定量的溶剂中。 生壬:要在一定的温度下。 师:还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生丙:还必须使溶液达到饱和。 师:大家回答得很正确。科学上就是用“溶解度”来定量地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溶解度是这样规定的:[教师边讲边板书]“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种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是哪种溶剂,通常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请同学们打开书,查阅用实验的方法测出的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学生查阅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师:大家查一下,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是多少? 生[齐]:31.6。 师:用什么单位表示? 生[齐]:用“克”表示。 师: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它表示什么意义? 生甲:表示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师:他回答得是否准确? 生丙:应该说:在20℃时,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硝酸钾能溶解31.6g 师:正确。溶液的状态只能用“饱和”或“不饱和”来描述,而不能用溶解溶质的“多少”来表示。溶解度的概念包含以下四个要素,即“一定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和“溶质的克数”缺一不可。 下面,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教师用投影仪,映示写在胶片上的下列练习题] (1)20℃时,10g食盐可以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 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2)20℃时,10g食盐溶解在水里制成了饱和溶液,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3)20℃时,20g某物质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溶液恰好达到饱和,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g。 (4)20℃时,碳酸钙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时能溶解0.0013g。所以,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 [教师提问以上各题,学生都能指出1~3题中的错误。特别是第(3)题。学生认为,既然某物质全部溶解于100g水中,没有剩余的固体物质,溶液就不是饱和状态。所以,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不是20g]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