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各位学生掌握教材重点,更好地高效率的进行学习,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各科知识点教案,让同学们明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学习。以下是《高一政治教案:收入与分配(2)》,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政治教案:收入与分配(2) 重难点3 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1. 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存在矛盾。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效率亦指把蛋糕做大);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要合理、适度,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促进公平亦指把蛋糕分好) 2. 二者又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与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3. 如何处理二者关系(怎么办) ⑴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与活力。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于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例7】(2008年江苏卷)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这说明( )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B.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例8】(09天津卷1)2009年初,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项改革有利于 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例9】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里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坚持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②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③要坚持再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的原则 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错题笔记 易错点一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例1】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材料能够体现的分配方式有( ) A.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劳动要素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错因分析:该题易错选B。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是与个体经济相适应的,农村集体经济不存在这种分配方式,按劳动要素分配是指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中工人的工资收入。 纠错心得: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是按劳分配,而农民流转土地所得的收入,是以土地为要素所得的收入,因此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