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频道整理《高一政治下册综合练习题(3)》,供高考考生参考,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高一政治下册综合练习题(3) 1.每到(农历)年底,在外忙碌一年的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共度新春佳节。从民族节日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世界各国的民族节日越来越呈现出一体化趋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如图漫画中的“和而不同”告诉我们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文化应具有包容性,在文化交往中应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一切文化 ④文化交流中需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是“一只火凤凰顶着一个火红的太阳”,核心理念是“五羊圣火”,会徽设计融入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岭南文化元素,为广州、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贡献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这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和创新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 ④世界各国的文化逐渐走向趋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1861年法国大文豪雨果在一封信中曾这样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够摆脱重负,清洗罪恶,把这些财物归还被劫的中国。”此话代表了有良知的法国民众的声音。从人类正义的立场看 ①改变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不平等竞争秩序是归还所劫文物的关键 ②英法两国应与中国谈判解决流失在英法的上述文物的归属问题 ③尊重他国的文化遗产所有权是尊重他国文化的起码准则 ④依国际法归还所劫文物是遵循各民族文化平等原则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胡锦涛在世界媒体峰会指出,世界各种形态媒体,不分文化异同、水平高低、规模大小,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相处,求同存异,交流互鉴。这主要表明: A.世界媒体峰会是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 B.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D.民族文化无论优劣,都应相互交流借鉴 6.“作为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的不二代表,飞天已经成了我们的骄傲。但是,这美丽的形象并非中国的‘土特产’,而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产物。”这说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创新就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民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A.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8.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越来越热。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从动画片《中华小子》在法国热播并获得动画大奖到《于丹〈论语〉心得》的版权被韩国人抢购,事例不胜枚举。假如以此为话题,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适的理论视角是 ①文化与综合国力 ②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④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一元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送元宝,烧纸钱,这是古人留下的方式,而今,一些地区出现了鲜花祭祖、植树祭祖,在祭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为山野增添了一片新绿。这启示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时更应该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D.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10.漫画《老树发新芽》体现了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1.两岸同胞血脉相连,谁也无法改变;两岸同胞亲情相通,谁也无法割断;两岸同胞渴望交流的心愿,谁也无法阻挡;两岸关系迈向和平发展的势头,谁也无法逆转。这说明 A.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终于实现 D.传统文化是促进统一的决定因素 12.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活字印刷表演中,三次出现了醒目的“和”字。“和为贵”的思想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表明传统文化 A.源远流长,可以全盘继承 B.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C.内容博大精深、一成不变 D.都是在历史长河中积淀起来的先进思想 13.文艺工作者必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于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14.50年来西藏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和大批珍贵文物得到保护,藏文成为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少数民族文字,藏族的传统风俗习惯得到很好的保留和继承,涌现出一大批题材新颖、民族特色突出、时代气息浓厚的文学艺术作品,独具民族特色的藏医、藏药已走向世界。这表明 ①文化促进经济政治发展 ②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藏族人民为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澳门保存着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这表明 ①建筑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④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1—5:ADADC 6—10:ACABD 11—15:BBBBD 高考频道将第一时间发布高考报名信息、高考招生简章、自主招生等考生关注的热点资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