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大考生准备的高一历史必修2试题,有关高一历史必修2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学习网完备的资料库为广大考生提供全面的备考参考。以下是高一历史必修2试题: 下面是一些高中历史选择题,挺不错的,同学们可以练习一下: 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以下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 ①粟 ②小麦 ③玉米 ④水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冉耕是鲁人,司马耕是宋人。这能够作为下列哪个结论的证据 A.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B.春秋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 C.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D.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 3.黄梅戏《天仙配》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有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生产目的是为满足自家基本需要 ④具有必要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礼记》记载:“天子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这表明 A.我国官营手工业起源很早 B.西周天子善于手工制作 C.西周手工业者职业世袭 D.西周手工业分工细致 5.据《论语》记载,春秋时期已有“百工之肆”。这表明当时 ①手工业分工细致 ②民营手工业有较大发展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范蠡、吕不韦等影响各国政局的大商人。这反映出 A.官府控制商业 B.西周宗法制瓦解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形成 7.长途携带钱币在古代很不方便,唐朝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 A.设立邸店 B.建立柜坊 C.使用“飞钱” D.发行“交子” 8.雍正皇帝在山西巡抚刘与义上奏的折子上批道:“山西人,第一类是经商的,第二类是务农的,第三类是谋入营伍,至中材以下方便之读书入仕,其俗殊属可笑。”其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当时山西人非常重视商业 ②当时山西人已经厌倦读书入仕 ③雍正皇帝信奉“重农抑商”政策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9.“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种情形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0.18世纪,乾隆帝在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说明 ①乾隆帝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②中国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③英国经济比中国经济落后 ④清朝统治者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迪亚士说,他们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材料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的主要含义是 A.传播基督教教义 B.传播近代自然科学 C.传播人文主义 D.传播先进生产方式 1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得以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东方的借鉴学习 B.西方的殖民掠夺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 13.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这主要是因为它进一步扩大了世界市场中的 A.商品市场 B.资本市场 C.技术市场 D.金融市场 14.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开始的部门是 A.毛纺织业 B.棉纺织业 C.丝纺织业 D.机器制造业 15.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 A.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B.物美价廉的商品 C.先进的通讯手段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6.右图是19世纪早期生产的“汽车”,它采用的动力应是 A.蒸汽 B.电力 C.煤气 D.汽油 17.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 ①火车 ②轮船 ③汽车 ④飞机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主要是源于 A.发电机和发动机的问世 B.内燃机的发明 C.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D.垄断组织的产生 19.1919年5月,清华大学师生在操场上焚烧日货。这种举动 ①属于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②表达了我国人民反对日本强占山东的决心 ③表现了清华师生的爱国情操 ④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国产品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B.中国民众掀起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民族企业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21.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土地改革 B.统购统销 C.“一五”计划 D.工商业改造 22.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23.“文革”开始后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复苏局面,这是因为 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B.“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批评 C.“文革”动乱接近尾声 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24.下列关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城市化进程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D.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25.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 A.超越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水平 B.解决商品不足的问题 C.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答案: 1.C 2.A 3.B 4.A 5.A 6.C 7.C 8.C 9.A 10.B 11.A 12.B 13.A 14.B 15.B 16.A 17.B 18.B 19.D 20.C 21.D 22.D 23.A 24.A 25.C 政治历史等文科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背诵与对常考题型、常见考察点的掌握,其中背诵时要掌握一定的规律,对常见考察点的掌握能力就需要通过多做题来提高,学习网为广大考生提供完备的历史政治知识复习资料,方便广大考生阅读参考。预祝广大考生取得好成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