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引号和句逗的配合使用 前面用冒号领起后面引号中的被引内容,这是大家所熟悉的。但还有几种情况,经常被搞不清。 (7)鲁迅先生连忙掉转话头,亲切的问:“你真个姓唐吗?”“真个姓唐,”我说。“哦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 这个例子应当记住。特别是所引的话被分成前后两截,当中插进几句说明(如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时,下一组引号前要用逗号。 再有就是下引号那个地方的句逗,到底点在引号里边还是外边。 (8)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的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姜《白石诗说》)。 (9)他入宫时,看见长公主被崇祯砍得半死,闷倒在地,还曾叹息说道:“上太忍”,令扶还本宫调理。(《甲申传信录》)分很能纳人善言…… 例(8)很说明部题。恩格斯那段话是独立的,后面的句号要点在引号内。毛泽东和姜白石的话共引了三处,都是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并不独立,所以末了的标点或不需要用(如“唯少”后),或点在引号外边。例(9)情形稍有不同。其实“说道”后面不用冒号也可,但用了冒号,“太忍”后边的逗号还是点在引号之外为好,绝不能在引号里边点句号,因为作者还没把李自成的叹息说完,“上太忍“不能独立。 5、括号的两种位置 括号标明文中注释性的话,按照注释对象的不同,括号分两种。一种是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的句内括号,一种是注释整个句子的句外括号。上面例(8)的,就是句内括号,其位置紧贴所注释的词语,如所注词语后有标点,要点在括号之后。上面例()则是句外括号,其位置放在句末标点之后。句内括号中的话,当中可加标点,但末尾不用标点,而直接用括号收住;句外括号中的话,如需用标点,则末尾标点点在括号以内,如: (10)人们阅读应用文时,一般不包括欣赏的因素。(书信、日记有时被当做文学创作的形式,那是例外,不能看作一般应用文。)只要求全文能准确、通是非曲直地把客观事实、作者观点说清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