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在政策上做了重大调整;设总理衙门、举办洋务运动,就总理衙门来说,它是清政府屈从于外国侵略者的产物,也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但它说明清政府的机构开始具备一些近代化色彩,符合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同样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其兴办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持其反动统治。但它传播了西方科学技术,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洋务运动带动起来的洋务思潮,促使全国朝野有了一个统一的中心思想和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中国毕竟在顺应着世界潮流--向着资本主义近代化道路在被动中蹒跚前进了,是顺应着世界潮流而动的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再如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可以说它是为实现"王朝"自强而进行的垂死挣扎,其失败也是必然的。 但它毕竟是中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向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迈出的一步。清王朝的立宪政体虽不完备,但毕竟已不同于封建君主专制,带有向资产阶级政权过渡的性质。它的一部分成果,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推行民主共和的政治基础。由清末发端的中国政治制度并未因清朝灭亡而中止,辛亥革命的胜利及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把它推向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评价清朝政府政策及其影响,应把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用生产力标准和社会发展标准去衡量,全面认识,客观评价,而不能以偏概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