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 【明】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①看秋风。 【注】①篱落,即篱笆。 (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诗均以“菊花”为题,表面描写菊花,深层有所寄托。 B.两诗都用了陶渊明与菊花的典故,表达了对菊花的独特感情。 C.第一首“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忘记时间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D.唐寅的《菊花》诗,善用比喻。语言清新,篱笆后面的菊花好像一夜霜降后从天坠落,尽情绽放。 (2)两首诗都以菊花为题,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的不同。 答 (1)D.“唐寅的《菊花》诗,善用比喻”错,这是一首托物寄兴的诗,诗人借菊花以自比,在诗词中属于香草美人笔法。首联诗人先描写故园中的菊花淡放的情形,开得并不张扬,而是淡淡的幽然的开放,而且开得那么突然,所以颔联写它就好像是一夜的霜降后从天空坠落一般。写出了菊花高傲的品质,不铺排张扬,但是却内涵丰沛,在单淡然中凸现其品质。颈联写到多少沦落天涯的文人骚客,估计诗人自己也在内吧,尾联写尽借篱落看秋风。由此分析,唐寅的《菊花》诗无比喻修辞,且尽情绽放与“吐幽丛”的境界不相吻合。 (2)第一首诗歌先叙写了诗人对菊花的偏爱,然后回答了诗人特别热爱菊花的原因(内容);表达了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情感)。第二首诗歌通过故园菊花的开放,感知到秋天的来临,以菊花自比(内容);表现自己的高洁品格和落寞思乡之情。(情感)(高洁品格和落寞之情二选一即可) 译文: 元诗: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 唐诗: 老旧园子里的小路旁已经长出了幽幽的花丛,一夜之间清露从天空坠下落在花上。 有多少远在他方为客的未归人啊,只能借着篱笆看看秋天的景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