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书咄咄:晋代殷浩被废职后,心中愤愤不平,终日用手指在空中划“咄咄怪事”四字。且休休:唐末司空图淡于名利,隐居山西中条山,建造了一座“休休亭”,并作《休休亭记》。一丘一壑:用班嗣语,指寄情山水,隐居山林,自得其乐。语本《汉书·叙传上》。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写病中所见秋天的景色。起句写枕簟变凉,溪堂乍冷,“冷”字的妙处在于写出了身体触觉对自然环境的反应。 B.“断云”句写水面上风光。漂浮在水面的烟云随黄昏临近渐渐消散,呈现出一幅开阔、苍茫的画面。 C.词的下阕头三句有两个三字句、一对叠词,音节短促,悲愤和自适的情感相交织,后归于“一丘一壑”的自得其乐。 D.这首词表现出辛弃疾在化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词的下阕语言简短,却一连化用了多个典故,精微要妙,不着痕迹。 15.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 A “秋天的景色”分析有误。“冷欲秋”是说快要到秋天;从后文写“红莲”可知,应为夏天的景色。“冷”字的妙处是既写出了身体对自然环境的反应,也是词人心绪的表现。故选A。 15. 拟人手法运用。红莲盛开相互依偎,如同喝醉了酒的美人;白鹭无言兀立着,仿佛在发愁。词人赋予了红莲和白鹭人的情态,颇有情趣。两句写景色彩鲜明。红色的莲花,堤上的白鹭,色彩鲜艳相互映衬,鲜明突出。寓情于景,词人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寄予在眼前的景物之中。“浑如醉”“定自愁”虽用来描写“红莲”与“白鸟”,但也暗写了词人内心的迷醉与愁绪。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