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饮湖上初睛后雨二首(其一)》《[正宫]塞鸿秋•湖上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3-16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苏轼
    饮湖上初睛后雨二首(其一)
    [宋]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正宫]塞鸿秋•湖上即事
    [元]张可久
    断桥流水西林渡,暗香疏影梅花路。
    蹇驴破帽登山去,夕阳古寺题诗处。
    树头啼翠禽,水面飞白鹭。伤心和靖先生墓。
    【注】和靖先生:北宋林逋。他曾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以自娱,卒谥和靖先生。其墓在孤山东麓。
    (1)下面对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诗第一、二句描绘西湖一天之景:早晨天色朦胧,晨曦染红群山;傍晚阵雨飘至。
    B.张可久的小令中,“正宫”是宫调,“塞鸿秋”是曲牌名,“湖上即事”是题目。
    C.“暗香疏影梅花路”句化用宋代林逋《山园小梅》中的名句,巧妙描绘梅花特征。
    D.张曲尾句的“伤心”直抒胸臆,抒发作者对林和靖先生之死不甘而又无奈的心情。
    (2)两首诗歌所描写的西湖之景的特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D  抒发作者对林和靖先生之死不甘而又无奈的心情  没有依据,无中生有 两人是隔代同道之友,想到和靖先生已死,倍感精神孤独的自叹自伤。
    (2)苏诗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景致怡人的西湖美景图,张曲描绘了一幅幽清寂寥的西湖游览图。
    苏诗是以乐景衬哀情。西湖睛雨皆宜,如此迷人,却并非人人都能领略到,作者只好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以此抒发缺乏知音的感慨。
    张曲则是巧妙蓄势,卒章显旨。在不动声色地描绘西湖景色幽清、行人稀少、冷冷清清后,突然道出伤心原因--和请先生已死,诗人倍感精神孤独,面对林逋之墓,只能自叹自伤。同样抒发知音难觅的孤独、苦闷,此曲有异峰突起、石破天惊之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