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旅程 徐蕴清(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 那条通向老屋蜿蜒的小路不长,野花野草枝枝节节的探到路上,捻起一片草叶,放在鼻子轻嗅,乡间特有的草木清香味儿便在心田缠绕。树丛中啁啾吵闹的麻雀儿,就像小约翰·斯特劳斯的《闲聊快速波尔卡》中刻画的一群叽叽喳喳、喋喋不休的妇女。树荫下打瞌睡的大黄狗被吵醒了,“汪汪”地吠起来,于是乎,午睡的乡村也醒了。 路边的田畴,悠然自得地躺卧在篱笆的怀抱中,葱蒜椒韭一路葱茏。金色的阳光在篱笆上跳跃,影子稀稀疏疏,跌落在蝶翼上,又被长长的丝瓜扶起,阳光的影子醉了。 爷爷奶奶在院旁种地,两人都汗水淋漓,爷爷把铁锨深深地踩进泥土,锨把在左腿上一点,双手用力挖出一锨黑土 ,奶奶执一把锄头,把新翻的泥块敲碎,平整,再在新翻的土地上,整出横成行、竖成条的菜畦,他们正在为庄稼打底稿,不久那些农家的文字就呼拉拉写出目不暇接的一页。 乡间有一支不老的歌,无垠的麦田被风吹过,金色的麦浪,层层叠叠地涌动着。一只叫天子倏忽从麦田中窜出来。似五线谱中突然跳起的音符,砸在琴弦上发出的叮咚声,这层层翻涌的麦浪,深深浅浅的金黄,似一组五线谱,谱写着鲜活的音乐。 布谷声声,割麦插禾,像一则诏书,昭告丰收时节的到来。记忆中的爷爷从芒种时节走来,鼻腔总弥漫栗色的麦香。金色的阳光洒上麦穗,洒上爷爷的汗水,成堆的麦子被垒成山,飞扬的粟色麦云,照耀着爷爷的笑与梦。 麦收过后是插秧,奶奶仍使用原始的“点播”方式,她匍匐向土地,一捻一插,似一个庄重的仪式。点点嫩绿如诗行绣遍大地,每一株禾苗上,都有汗水闪耀,都有梦想着色。雨丝飘拂,稻田中却阳光普照,一场太阳雨如金线,编织着大地,禾苗上蒸腾着蓬勃的希望。 屋后芦苇荡,是我的乐园。一列灰毛鸭昂首挺胸,水边踱着步,唱着呃哑嘈杂的水乡民谣。细雨中的我戴上奶奶的竹笠,兴冲冲地来到河边,在氤氲模糊中,我坐上沿岸而靠的水泥船,托着脑袋,看河上掠过的飞鸟,拿一根细长的竹杆作钓杆,钓白云,水鸟,芦苇,甚至钓水里灰毛鸭的影子,那时候,我可是一个“青箬笠,绿蓑衣“的钓客。 玩累后回到温暖的老屋,猫儿用爪子轻拔屋前一汪小水塘,盈盈的水波,映着它莹莹的瞳,小花狗摇着尾巴,绕着我撒欢,奶奶坐在一张磨得发亮的木椅上,腿上放着一件织了一半的毛衣,跳跃的光在毛衣的微隙间簌簌作响。一丝、一缕、一排、一捻中,奶奶把时光织进了毛线,把柔情织进了毛衣,老屋的日子暖暖洋洋,我绕在奶奶身边,心底的安宁浅浅流淌。 晚风吹起墙角的虫鸣,一声一声把心拉得平平仄仄。“寒来暑往,花儿落,花儿放,岁月流长……”收音机里咿咿呀呀,放着淮剧,婉转的歌声掺杂邻居老媪找孙子的喊声,散落在烟尘般的旧时光里。 一幅流动的农家水墨,从我的心底蜿蜒着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哗哗地流淌。 在节气划出的时间格子里,爷爷奶奶用劳动创造美好,收获幸福,一桢桢剪影留下了农人与草木稻麦相依的故事。青翠的稻浪连着醉了的晚霞,身后是世代不灭的袅袅炊烟。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爷爷奶奶在乡间与自然相依的时光,就是尼采笔下灵魂起舞的日子,他们在安宁与忙碌中品饮生活的纯美,年复年,岁复岁。他们如一本既浅且深的书,给懵懂的我以训导和教育。 林语堂先生说:“我们不是这个尘世永久的房客,而是过路和旅客,在匆匆的行程中,我们都是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风雨兼程的旅人。” 在对时光的翻阅中,我经历了一次次温暖的沐浴,我的心悄然完成一次归乡的旅程。身后是所念的景,所爱的人,便有一路向前的勇气,哪怕风雨兼程。 (指导老师:吴新泉) 【点评】 这是一篇成功的生活化散文,全文采用倒叙的方式成文,对典型场景和典型细节描摹刻画细腻生动。文中所涉及的那些细小琐碎的生活场景,看似“散乱”,实则有序,形散而神不散,这些场景都悠闲、温馨,富有诗意。文中比喻更是新奇亮眼,为文章增色不少,爷爷奶奶在为庄稼打底稿,麦浪谱写音乐,割麦插禾像一则诏书,这些场景像一幅农家水墨……首段以《人间草木》开篇,结尾处以林语堂的名言终章,将全文笼罩在一片浓浓的书香中。本文荣获初赛一等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