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元史·张禧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2-24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元史
    张禧,东安州人。年十六,从大将军阿术鲁南攻徐州,复从元帅察罕攻寿春等州,皆有功。禧素峭直,为主将所忌,诬以他罪,欲置之法。时王鹗侍世祖于潜邸,禧密往依之,鹗请左丞阔阔荐禧与其子弘纲俱入见。岁己未,从世祖南伐。进攻鄂州,诸军穴城以入,宋树栅为夹城于内,入战者辄不利,乃命以厚赏募敢死士。禮与子弘纲俱应募,由城东南入战,将至城下,帝悯其父 子俱入险地,遣河里海牙谕禧父子,止一人进战。禧所执枪中弩矢而折,取弘纲枪以入,破城东南角。有逗留不进者十余人,立城下,弘纲复夺其枪入。转战良久,禧身中十八矢,一矢镞贯腹,闷绝复苏。世祖即位,赐金符。至元元年,升唐邓等州卢氏保甲丁壮军总管。元帅阿术命禧率轻舟夜衔枚人其阵中插苇以识水之深浅及还阿术即命禧率四翼水军进战宋兵溃追至浅水夺战舰七十余艘攻樊城。行省集诸将问破裏阳之策,禧言:“襄、樊夹汉江而城,敌人横铁锁、置木橛于水中,今断锁毁橛,以绝其援,则樊城必下。樊城下,则裏阳可图矣。”行省用其计,乃破樊城, 而裏阳继降。时朝廷议征日本,禧请行,与右丞范文虎、左丞李庭同率舟师,泛海东征。至日本, 禧即舍舟,筑垒平湖岛,各相去五十步止消,以避风涛触击。飓风大作,文虎、庭战舰悉坏,禧所部独完。文虎等议还,禧曰:“士卒溺死者半,其脱死者,皆壮士也,曷若乘其无回顾心,因粮于敌以进战。”文虎等不从,曰:“还朝问罪,我辈当之,公不与也。”禧乃分船与之。时平湖岛屯兵四千,乏舟,禧曰我安忍弃之! ”至京师,文虎等皆获罪,禧独免。
    (选自《元史•张禧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両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帅阿术命禧率轻舟/夜衔枚人/其阵中插苇/以识水之深浅/及还/阿术即命禧率四翼水军进战/宋兵溃/追至浅水/夺战舰七十余艘/
    B.元帅阿术命禧率轻舟/夜衔枚入其阵中/插苇以识水之深浅/及还/阿术即命禧率四翼水军进战/宋兵溃/追至浅水/夺战舰七十余艘/
    C.元帅阿术命禧率轻舟/夜衔枚人其阵屮/插第以识水之深浅/及还/阿术即命禧率四翼水军/进战宋兵/溃追至浅水/夺战舰七十余艘/
    D.元帅阿术命禧率轻舟/夜衔枚入/其阵中插苇/以识水之深浅/及还/阿术即命禧率四冀水军/进战宋兵/溃追至浅水/夺战舰七十余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己未,己未年。古代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日和时的次序。
    B.金符,文中指古代帝王授予臣属的一种信物。金符包括铜虎符、金鱼符、金符牌等等。
    C.元年,可以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如贞观元年、康熙元年。
    D.保甲,旧时户籍编制制度,若干户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甲设甲长,保设保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禧作战有功,因直遭忌。他年纪轻轻先后跟从大将军、元帅作战,都立下战功;他严厉刚直,被主将忌恨,主将捏造罪名想把他治罪。
    B.张禧父子上阵,不顾生死,他跟从皇帝南征,进攻鄂州时不利,他与儿子—起应征成为 攻城勇士,他勇猛冲剌,身上多处受伤,几乎死去。
    C.张禧有勇有谋,积极献计。行省召集将领征询攻破襄阳的策略,张禧认为,应该截断汉江上的铁锁、木橛,阻断襄、樊之间的援助,可以取胜。
    D.张禧奉命攻日,功败垂成。他和范文虎去讨伐H本,遭遇飓风,他部属的战舰保存完好, 范文虎等人的战舰被毁,范文虎害怕朝廷问罪,逼迫他撤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悯其父子俱入险地,遣阿里海牙谕禧父子,止一人进战。分)
    (2)其脱死者,皆壮士也,曷若乘其无回顾心,因粮于敌以进战。(5分)
    参考答案
    10、B
    11、A
    12、D
    13、皇帝怜悯他们父子俩都要前往危险的地方,派阿里海牙前去告诉他们父子俩,皇帝只准许他们中的一个人进城作战。
    那些没有死去的,都是些壮士,还不如乘着他们还没有返回之心时,趁机向敌人夺取粮食向前进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