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小题。 鹧 鸪 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①。燕兵②夜娖③银胡鞣④,汉箭朝飞金仆姑⑤。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渡江初:指作者率起义队伍投归南宋之事。②燕兵:即金兵。③娖(chuò):整备好,戒备森严。④银胡鞣(lù):银色的箭囊。⑤金仆姑:箭名。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前小序交代了本词的写作原因。“戏作”看似自谦实则自嘲,里面蕴含着词人的忧愤悲慨,绝非儿戏之笔。 B.金兵在夜晚整理箭囊,为明天的战斗作准备,而宋兵拂晓便发起了进攻。对比中见出词人取胜的信心。 C.春风一吹,草木能重新变绿,词人的须发却不能由白变黑。其中既含年华已逝的落寞,又有壮志未酬的不甘。 D.全词层次分明,一“追”一“叹”承上启下,上片追忆自己壮年投宋抗金的情形,下片慨叹如今年老闲置的处境。 15、清代词人陈廷焯评价该词结尾两句“哀而壮,得无有烈土暮年之慨耶?”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3分)B 解析:没有对比,“取胜的信心”亦属主观臆断。 15.(6分)参考要点:(答出一点 2 分;答出两点 4 分;答出三点 6 分。)①词人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南渡归宋,满怀希望地打算为宋杀敌建功,豪情壮志溢于笔端,于是写下万字的抗金意见书,何其豪壮;②但时至暮年,壮心不已的词人被弃置不用,上万字的意见书更是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何其悲哀!③哀与壮结合,鲜明地揭示了强烈的报国热情与残酷的政治现实的巨大反差,令人扼腕不已。 参考白话译文:想当年我正在青春年少,统率着万千兵马旌旗飘飘。战士们穿着鲜明的衣甲渡江南归,英勇杀敌冲破了敌人的包抄。敌兵闻风丧胆小心防备,夜晚也枕着空箭袋睡觉。我军勇气倍增磨刀擦箭,清晨便万箭齐发射向敌巢。 追忆着往事,难平翻滚的心潮,感叹着今天,不禁满腹牢骚。春风纵然能将世间万物染绿,却无法染黑是的白须多么令人伤悼。洋洋万言的复国方略无人理睬,我只得向东邻换书学习栽树种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