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智者之举事必因时》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1-20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吕氏春秋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9分)
    
智者之举事必因时,时不可必成,其人事则不旷。成亦可,不成亦可,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若舟之与车。
    
鲍叔、管仲、召忽,三人相善,欲相与定齐国,以公子纠为必立。召忽曰:“吾三人者于齐国也,譬之若鼎之有足,去一焉则不成。且小白则必不立矣,不若三人佐公子纠也。”管子曰:“不可。夫国人恶公子纠之母,以及公子纠;公子小白无母,而国人怜之。事未可知,不若令一人事公子小白。夫有齐国,必此二公子也。”故令鲍叔傅公子小白,管子、召忽居公子纠所。外物则固难必;虽然,管子之虑近之矣。若是而犹不全也,其天邪!人事则尽之矣。
    
晋文公欲合诸侯,咎犯曰:“不可。天下未知君之义也。”公曰:“何若?”咎犯曰:“天子避子带之难,出居于郑,君奚不纳之,以定大义,且以树誉。”文公曰:“吾其能乎?”咎犯曰:“事若能成,继文之业,定武之功,辟土安疆,于此乎在矣;事若不成,补周室之阙,勤天子之难,成教垂名,于此乎在矣。君其勿疑!”文公听之,遂与草中之戎、骊土之翟,定天子于成周。于是天子赐之南阳之地,遂霸诸侯。举事义且利,以立大功,文公可谓智矣。此咎犯之谋也。出亡十七年,反国四年而霸,其听皆如咎犯者邪?
    
管子佐齐桓公举事,齐之东鄙人有常致苦者。管子死,易牙用,国之人常致不苦,不知致苦。卒为齐国良工,泽及子孙。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旷:荒废,耽误。  小白:即齐桓公,公子纠同父异母弟弟。子带之难:周襄王的同父异母弟弟子带联合外族攻周,致使周襄王流亡郑国。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智者之举事必因时               因:凭借。
    
②若是而犹不全也                 全:完备。
    
③晋文公欲合诸侯                 合:迎合。
    
④君奚不纳之                     奚:为何。
    
⑤吾其能乎                       其:大概。
    
⑥勤天子之难                  勤:为……尽力。
    
⑦成教垂名                       垂:留传。
    
⑧齐之东鄙人有常致苦者           致:表达。 
    
A.①⑦      B.②⑧        C.③⑤     D. ④⑥
    
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
    
用自己能做到的弥补自己不能做到的
    
B.欲相与定齐国
    
三个人想要一起努力让齐国安定下来
    
C.天下未知君之义也
    
天下还没有认识到您的主张合乎道义
    
D.卒为齐国良工
    
管仲最终成为齐国历史上的贤良工匠
    
8.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想成就大事,就要把握有利时机,同时认识到自身不足并努力弥补。
    
B.管子考虑到民情对国事的影响,对谁将会担任齐君的预判不同于召忽。
    
C.咎犯预见到晋文公想要称霸,就劝他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去平定戎和翟。
    
D.管子辅佐齐桓公注重尽人事,他愿意倾听民生疾苦,有利于安邦治国。
    
9.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4分)
    
夫国人恶公子纠之母,以及公子纠。(2分)
    
反国四年而霸,其听皆如咎犯者邪?(2分)
    
10.在首段提出“不旷人事”的观点之后,文章是如何围绕这一观点展开的?(6分)
    
 
    
 
    
答案:
    
二、(25分)
    
6.(3分)C      7.(3分)D        8.(3分)C
    
9.(4分)
    
(2分)国人厌恶公子纠的母亲,因此影响(牵连)到公子纠。
    
评分标准:“以及”1分,句子大意1分。
    
(2分)(晋文公)返回晋国四年就称霸诸侯,他听信的大概都是咎犯那样的人吧?
    
评分标准:“反”1分,句子大意1分。
    
10.(6分)答案要点:
    
第二段以管仲等安定齐国为例,突出“不旷人事”应该周详考虑,以应对变局。
    
第三段以晋文公实现霸业为例,突出“不旷人事”应该义利兼顾,以成就大事。
    
最后一段以管仲成为良相为例,突出“不旷人事”应该关心民生,以造福社会。
    
评分标准:三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措辞不必拘泥,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明智的人做事一定要凭借时机,时机并不能够完全决定最后的成功,因此人为的努力就不能够废弃。(凭借时机)能成事也好,不能成事也好,都要用自己能做到的弥补自己不能做到的,就像船和车(在交通方面能互相弥补不足)一样。
    
管仲、鲍叔、召忽三个人彼此交好,想要一起努力让齐国安定下来。(召忽)认为公子纠是一定能被确立为国君的人。召忽说:“我们三个人对于齐国来说,就像鼎的三足一样(缺一不可)。况且公子小白一定不会被确立为国君,不如我们三人都辅佐公子纠。”管仲说:“不行。齐国人厌恶公子纠的母亲,因此影响到公子纠;公子小白失去了母亲,因而齐国人爱怜他。形势会怎样尚未可知,不如安排一人去辅佐公子小白。主政齐国的人,一定是这两位中的一位。”所以就让鲍叔辅佐公子小白,管仲、召忽留在公子纠那里。身外的事物本来就很难预料一定会怎样(去发挥作用);虽然如此,管仲的考虑还是近于妥善的。这样做了,如果(策略)还不完备,那大概是天意吧!在人为的努力方面算是完全付出了(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晋文公想要会合诸侯,咎犯说:“不行。天下还没有认识到您的主张合乎道义。”文公说:“那应该怎么办?”咎犯说:“天子避难流亡在郑国。您为什么不送他回去,以此来确立大义,并借此树立自己的声誉。”文公说:“我真的能做到吗?”咎犯说:“事情如果能做成,那么继承文侯的事业,确立武公的功绩,(为晋国)开拓土地,安定边疆,就在此一举了;事情如果做不成,那么弥补周王室的过失,为化解周天子的危难尽力,可以成就教化,也会青史留名,就都包含在这其中。您一定不要犹豫了!”文公听从了他的主张,就联合戎翟的力量,把周天子安置在成周。于是周天子把南阳赐给文公,文公就称霸于诸侯。做事情既符合道义又能获取回报,凭借这个而建立不平凡的功业,文公真能够称得上智者。这些都是(得益于)咎犯的谋划啊。文公逃亡在外十七年,返回晋国四年就称霸于诸侯,他听信的大概都是咎犯那样的人吧?
    
管仲辅佐齐桓公治理国事时,齐国东部边境的百姓经常向上反映困苦的情况。管仲死后,易牙被重用,百姓经常向上反映不困苦,而不反映困苦。(这也可以说明,管子有多注重人事上的努力了)管仲最终成为齐国的贤明官吏,恩泽惠及子孙后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