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史》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从《史记》到《明史》,这二十四部被历代统治者和史学家称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自成一个史书大系,堪称世界文化奇观。包含了4000多年的历史,历时19个世纪。同时,《二十四史》也是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常考内容。下面是小编带来的2020高考语文精准刷题—文言文阅读·二十四史下专项训练(3),一起来看吧! ![]()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杨伯仁字安道,伯雄之弟也,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天德二年,除应奉翰林文字。初名伯英,避太子光英讳,改今名。 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陵喜解衣赐之海陵射乌伯仁献《获乌诗》以讽。丁父忧,起复,赐金带袭衣,及赐白金以奉母。 改著作郎。居母丧,服除,调镇西节度副使。入为起居注兼左拾遗,上书论时务六事。改大名少尹。郡中豪民横恣甚,莫可制,民受其害,伯仁穷竟渠党,四境帖然。谳馆陶大辟,得其冤状,馆陶人为立祠。府尹荆王文坐赃削封,降德州防御使,同知裴满子宁及伯仁、判官谢奴皆以不能匡正解职。伯仁降南京留守判官,改同知安化军节度使,到官三日,召为大子右谕德、兼侍御史,改翰林待制,复兼右谕德。 除滨州刺史。郡俗有遣奴出亡,捕之以规赏者,伯仁至,责其主而杖杀其奴,如是者数辈,其弊遂止。入为左谏议大夫,兼礼部侍郎、翰林直学士。故事,谏官词臣入直禁中,上闵其劳,特免入直。改吏部侍郎,直学士如故。郑子聃卒,宰相举伯仁代之,乃迁侍讲,兼礼部侍郎。 伯仁久在翰林,文词典丽,上曰:“自韩昉、张钓后,则有翟永固,近日则张景仁、郑子聃,今则伯仁而已,其次未见能文者。吕忠翰草《降海陵庶人诏》,点窜再四终不能尽朕意,状元虽以词赋甲天下,至于辞命未必皆能。凡进士可令补外,考其能文者召用之。”不数月,兼左谏议大夫,俄兼太常卿。 大臣举可修起居注者数人,上以伯仁领之。从幸上京,伯仁多病,至临潢,地寒因感疾,还中都。明年,上还幸中都,遣使劳问,赐以丹剂。是岁,卒。 (节选自《金史》)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陵喜/解衣赐之/海陵射乌/伯仁献《获乌诗》以讽。 B.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陵喜/解衣赐之/海陵射乌/伯仁献《获乌诗》以讽。 C.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陵喜/解衣赐之/海陵射乌/伯仁献《获乌诗》以讽。 D.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陵/喜解衣/赐之/海陵射乌/伯仁献《获乌诗》以讽。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避讳”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现象,目的是显示君王或尊亲的威严,一般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B.“丁忧”也叫丁艰,原指遇到父母的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遇父丧叫丁内忧,遇母丧叫丁外忧。 C.“大辟”是古代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后泛指一切死刑。隋唐之后,五刑指笞、杖、徒、流、死。 D.“状元”是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一甲第一名。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分三甲录取,一甲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伯仁天资聪敏,文词典丽。他读书可以过目成诵;皇上感叹当今翰林杨伯仁文采第一,连状元吕忠翰也比不上他。 B.杨伯仁关心民情,打击豪强。他在审察馆陶死刑案时,发现了其中的冤情,馆陶人很感激他,为他修建祠堂。 C.杨伯仁为政严苛,革除流弊。滨州旧俗捕获逃奴可得奖赏,杨伯仁到任后,斥责主人,杖杀逃奴,遏止了这种坏风气。 D.杨伯仁深受器重,仕途顺利。早年知遇于海陵王,后来虽受荆王案牵连却未遭实贬,生病后还蒙皇上亲赐丹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中豪民横恣甚,莫可制,民受其害,伯仁穷竟渠党,四境帖然。 (2)故事,谏官词臣入直禁中,上闵其劳,特免入直。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璧,字宝臣,云中怀仁人。世祖为亲王,闻其名,召见,呼秀才而不名,赐三僮,给薪水,命后亲制衣赐之,视其试服不称,辄为损益,宠遇无与为比。 宪宗即位,召璧问曰:“天下何如而治”对曰:“请先诛近侍之尤不善者。”宪宗不悦。璧退,世祖曰:“秀才,汝浑身是胆耶!吾亦为汝握两手汗也。”一日,断事官牙老瓦赤持其印,请于帝曰:“此先朝赐臣印也,今陛下登极,将仍用此旧印,抑易以新者耶”时璧侍旁,质之曰:“用汝与否,取自圣裁,汝乃敢以印为请耶!”夺其印,置帝前。帝为默然久之,既而曰:“朕亦不能为此也。”自是牙老瓦赤不复用。 为河南经略使。河南刘万户贪淫暴戾郡中婚嫁必先赂之得所请而后行咸呼之为翁其党董主簿,尤恃势为虐,强取民女有色者三十余人。璧至,按其罪,立斩之,尽还民女。刘大惊,时天大雪,因诣璧相劳苦,且酌酒贺曰:“经略下车,诛锄强猾,故雪为瑞应。”璧曰:“如董主簿比者,尚有其人,俟尽诛之,瑞应将大至矣。”刘屏气不复敢出语,归卧病而卒,时人以为惧死。 宪宗崩,世祖即位。中统元年,拜燕京宣慰使。时供给蜀军,府库已竭,及用兵北边,璧经画馈运,相继不绝。二年,始制太庙雅乐。乐工党仲和、郭伯达,以知音律在选中,为造伪钞者连坐,系狱。璧曰:“太庙雅乐,大飨用之,圣上所以昭孝报本也,岂可系及无辜,而废雅乐之成哉!”奏请原之。 高丽王禃为其臣林衍所逐,帝召璧还,改中书左丞,同国王头辇哥行东京等路中书省事,聚兵平壤。时衍已死,璧与王议曰:“高丽迁居江华岛有年矣,外虽卑辞臣贡,内恃其险,故使权臣无所畏忌,擅逐其主。今衍虽死,王实无罪,若朝廷遣兵护归,使复国于古京,可以安兵息民,策之上者也。”因遣使以闻,帝从之。 十三年,卒,年五十七。大德三年,赠大司徒,谥忠亮。 (节选自《元史赵璧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河南刘万户贪淫暴戾郡中/婚嫁必先赂之/得所请而后行/咸呼之为翁 B.河南刘万户贪淫暴戾/郡中婚嫁/必先赂之/得所请而后行/咸呼之为翁 C.河南刘万户贪淫暴戾/郡中婚嫁/必先赂之得所/请而后行/咸呼之为翁 D.河南刘万户贪淫暴戾郡中/婚嫁必先赂之得所/请而后行/咸呼之为翁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住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秀才,优秀人才的统称。汉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后逐渐成为对一般读书人的泛称。 C.乐,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时所用的乐舞。历代皇室均循例制作雅乐,以歌颂本朝功德。 D.谥,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璧名声远扬,世祖宠爱有加。世祖为亲王时,召见有声名的赵盟璧,称呼他为秀才而不叫其名,赐仆役,发薪水,还让王后亲自做衣赐给他,十分宠爱。 B.赵璧一身正气,忠肝义胆。宪宗即位,问之以政,他建议先杀了身边侍从中那些最坏的人。对牙老瓦赤请示是否更换官印,他厉声质问并夺下掷之于地。 C.赵璧善于理政,决绝果断。他担任南河经略史时,区内贪委残暴、荒淫无耻的刘万户的党羽董主薄仗势欺人、为非作罗。赵壁查清他的罪责,立即把他处死。 D.赵璧光明磊落,心性温厚。中统二年,因通晓音乐被选为制定雅乐的两位乐工因受制造伪钞案牵连,被关入狱,赵璧以不能连累无辜上奏,请求赦免了他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如董主薄比者,尚有其人,俟尽诛之,瑞应将大至矣。 (2)时供给蜀军,府库已竭,及用兵北边,璧经画馈运,相继不绝。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①(luò)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②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杲③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④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注】①卓荦:卓越,突出。②利器:比喻杰出的才能。③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④赔累:赔钱亏累。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杲,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2)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邵嗣尧,字子昆,山西猗氏人。康熙九年进士,授山东临淄知县。有惠政,以忧去。十九年,服阕,补直隶柏乡。兴水利,减火耗,禁差拢,民安之。县人大学士魏裔介为嗣尧会试座主,家人犯法,严治之,不少贷。又有旗丁毒殴子钱家,入县庭,势汹汹。嗣尧不稍屈,系之狱,移文都统讯主者,主者不敢承,具论如法。值岁饥,或言勒积粟家出粟,嗣尧曰:“人惟不积粟,故岁饥则束手,吾方蕲令积粟家获厚利,何勒为” 已而蠲粟者众,岁不为灾。有言开滏阳河通舟楫者,巡抚于成龙使嗣尧往相度,嗣尧力持不可,谓:“此河旱潦不常,未可通舟楫。即或能通,恐舟楫之利归商贾,挑濬之害归穷民矣。”事遂寝。 盗杀人于县界,立捕至,置之法。或毁於上官,以酷刑夺职。尚书魏象枢奉命巡视畿辅,民为申诉,事得白。于成龙复荐之,补清苑。嗣尧益感奋自励,屡断疑狱,人以包孝肃比之。二十九年,尚书王骘荐嗣尧清廉慈惠,行取,擢御史。三十年,出为直隶守道,持躬清介,苞苴杜绝。遇事霆发机激,势要惮之。所属州县,肃然奉法。 三十三年,江南学政缺,圣祖谕曰:“学政关系人材,朕观陆陇其、邵嗣尧操守学问俱优,若以补授,必能秉公校士,革除积弊。”时陇其已卒,遂命嗣尧以参议督学江南。既莅事,虚衷衡校,论文宗尚简质,著《四书讲义》,传示学者。甫试三郡,以积劳遘疾卒。身无长物,同官敛赀致赙乃得归葬。士民思之,为立祠肖像以祀焉。 圣祖澄清吏治,拔擢廉明,近畿尤多贤吏,如彭鹏、陆陇其及嗣尧,当时皆循名上达,闻于天下。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成龙复荐之/补清苑嗣尧益感奋自励/屡断疑狱/人以包孝肃比之/二十九年/尚书王骘荐嗣尧清廉慈惠/行取/擢御史 B.于成龙复荐之补清苑/嗣尧益感奋自励/屡断疑/狱人以包孝肃比之′二十九年/尚书王骘荐嗣尧清廉慈惠/行取/擢御史 C.于成龙复荐之补清苑嗣尧益感奋自励/屡断疑狱/人以包孝肃比之/二十九年/尚书王骘荐嗣尧/清廉慈惠/行取/擢御史/ D.于成龙复荐之补清苑/酮尧益感奋自励/屡断我人以包孝肃比之/二十九年/尚书王壁荐嗣尧/清廉慈惠/行取/擢御史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阕”有“止息终了”的意思。“服阕”是指守孝期满除去孝服。 B.畿指京畿,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畿辅”指京都附近的地方。 C.学政官名。清代国子监置学政,掌管执行学规、考校训导等事务。 D.祠,又称祠堂、祠庙,是旧时供奉祭祀祖宗或有功德的先贤的建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铜尧体恤民情注重兴利除弊。任柏乡县知县时,他兴修水利减少碎银融化重铸银锭时的折耗税,禁止差役扰民,反对开浚旱涝不定的滏阳河。 B.邵嗣尧刚正不阿,一直执法严明。他依法惩治打人的旗兵和杀人的强盗;遭毁谤复出,再任御史时权要都忌惮他,所辖州县风气肃然,人们奉公守法。 C.邵嗣尧廉洁奉公,从不徇私谋利。他会试的主试官的家人犯了法,他严加惩处毫不宽恕杜绝贿赂;去世后清贫得连丧葬费用都靠同僚筹集。望,。,“ D.邵嗣尧德才兼备,深受百姓爱戴。他被剥夺官职后人民为他申诉;受康熙帝赏识担任江南学政,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去世后,士人百姓仍怀念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惟不积粟故岁饥则束手,吾方蕲令积栗家获厚利,何勒为 (2)即或能通恐舟楫之利归商贾,挑溶之害归穷民矣。 9答案:1.C 2.B 3.A 4.(1)郡里有钱有势的人十分强横恣肆,没人管制得了,百姓深受其害,杨伯仁彻底惩治了他们的党羽,使全郡境内安定下来。 (2)依照旧例,谏官和文学侍从都要进入宫禁值班。皇上怜恤杨伯仁的辛苦,特别恩准他免入宫禁值班。 解析:2. 遇父丧叫丁外忧,遇母丧叫丁内忧。 3. 原文说“状元虽以词赋甲天下”,说明状元的文采比杨伯仁好。 4.(1)注意“横恣”“穷竟渠党”“帖然”等关键词的翻译。(2)注意“故事” “人直”“闵”等关键词的 翻译。 [参考译文] 杨伯仁,字安道,是杨伯雄的弟弟。他本性孝顺友爱,读书一遍就能背诵。皇统九年(1149)考中进士,但他为了侍奉父母,并不要求安排职务。天德二年 (1150),被授予翰林文字之职。杨伯仁本名杨伯英,为了避太子光英的名讳,才改成现在的名字。 海陵王曾晚上召杨伯仁来作诗,派人催促得很急迫, (伯仁)不到二更就做了十首进上,海陵王十分欢喜,把外衣脱下来赏赐给他。海陵王射乌鸦,杨伯仁献上《获乌诗》委婉劝谏。(伯仁)因父亲去世离任,丧期未满就重新任职,海陵王赏赐给他金带袭衣,又赐给他白金,以便奉养母亲。 后杨伯仁改任了著作郎。因母亲逝世离任守丧,丧期满后,调任镇西节度副使。(杨伯仁)进入朝中任起居注,并兼做左拾遗,上书论述了六件时事。杨伯仁又改任大名郡少尹。大名郡里有钱有势的人十分强橫恣肆,没人管制得了,百姓深受其害,杨伯仁彻底惩治了他们的党羽,使全郡境内安定下来。他审判馆陶死刑案,获知了其中的冤情,馆陶人给他修建祠堂。府尹荆王完颜文由于贪污被削去封号,被降职为德州防御使,身为副使的裴满子宁和杨伯仁、判官谢奴,都因为没有能够纠正(荆王的过失)而被解除官职。杨伯仁被降为南京留守判官,改为安化军节度使副使,到任三天的时候,被召入朝任为太子右谕德,兼侍御史,改任翰林待制后,又兼右谕德。 杨伯仁做了滨州刺史。郡中有这样的风气:遣家奴逃跑。杨伯仁到任以后,斥责家奴的主人并杖杀家奴。像这样处置了几人,这种坏风气就被制止了。杨伯仁入朝任左谏议大夫,兼礼部侍郎、翰林直学士。依照旧例, 谏官和文学侍从都要进入宫禁值班。皇上怜恤杨伯仁的辛苦,特别恩准他免入宫禁值班。杨伯仁改做吏部侍郎,仍然兼为直学士。郑子聃逝世,宰相举荐杨伯仁接替他的位置。于是,(杨伯仁)被提升为侍讲,并兼任礼部侍郎。 杨伯仁长期在翰林供职,文章词采典雅华丽。皇上 说:“(会作文章的人)在韩昉、张钓之后,有翟永固,近期就是张景仁、郑子聃,现在就只有杨伯仁罢了,其他没有见到会做文章的人。吕忠翰起草《降海陵庶人诏》,几次修改加工却始终不能完全符合朕的意思。状元尽管以诗词文赋冠盖天下,但至于各种外交辞令,不见得都能作。凡是进士,可以先让他们补充外官,等考察出其中善于写文章的人再召来任用。”不出数月,杨伯仁受命兼任左谏议大夫,没多久,又兼任太常卿。 大臣们推荐了几位能够修撰起居注的人,皇上让杨伯仁领导他们。杨伯仁跟随皇上去上京,他身体多病,走到临潢的时候,由于当地气候寒冷发病,于是返回中都。第二年,皇上回驾中都,派使臣慰问(杨伯仁),赏赐他药剂。就在这年,杨伯仁逝世。 10答案:1.B; 2.A; 3.B; 4.(l)像董主簿一类的,还有人在,等到把他们都杀了,祥瑞就将会大量显现了。(2)当时为供给蒙古人蜀军队的粮饷,府库已经空了,等到北方有战事时,赵璧筹备供应粮食,相继不断。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河南”“刘万户”“郡中”“婚嫁(婚嫁之事)”“翁”,虚词“之”“所”“而”“为”,固定结构“呼……为”,“郡中”作“婚嫁”的主语,意思是“郡中有婚嫁之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所请”为“所”字结构,“所”+动词,组成名词性词或词组,意思是“请求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再结合本句意思:河南的刘万户贪婪残暴,荒淫无耻,郡中有婚嫁之事,都要先向他送礼,在征得他的同意后才能成婚.人们都称他为“翁”。句子可以断开为:河南刘万户贪淫暴戾/郡中婚嫁/必先赂之/得所请而后行/咸呼之为翁。故选B。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解说错误。“名”一出生就起了。“字”则是到了成年才取的。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掷之于地”说法错误,原文是“夺其印,置帝前”。故选B。 4.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如”,像;“比”,类;“如董主薄比者”,像董主簿一类的;“尚”,还;“其”,代词,那,那样;“俟”,等到;“瑞”,祥瑞;“至”,到,这里指显现。(2)中“时”,当时;“蜀军”,指蒙古人蜀军队;“时供给蜀军”,当时为供给蒙古人蜀军队的粮饷;“竭”,尽,空;“及”,等到;“用兵”,指有战事;“及用兵北边”,等到北方有战事;“经画”,筹备;“馈运”,指运送粮食,供应粮食;“绝”,断。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赵璧字宝臣,是云中怀仁人。世祖为亲王时,听到他的名声后召见了他,称呼他为秀才而不叫他的名字,赏赐给他三名仆役,发给他薪水,还让王后亲自做衣服赐给他,看到他试穿时不合身,就为他更改,得到的宠爱无人能比。 宪宗即位,召见赵璧问他说:“国家怎样才能治理得好”赵璧回答说:“请您先杀了身边侍从中那些最坏的人。”宪宗不高兴。赵璧退下后,世祖对他说:“秀才,你浑身是胆吗我都为你捏着两把汗。”一天,断事官牙老瓦赤拿着他的官印,向宪宗请示说:“这是先皇赐给我的官印,现在您即位了,我是继续用此印呢,还是换一个新的官印呢”当时赵璧在一旁侍立,质问牙老瓦赤说:“用不用你,有皇上决定,你难道要用先朝的官印来要挟吗”夺下他的印,放到皇帝面前。皇帝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说:“即使我也不能这样做。”从此牙老瓦赤不再被任用。 赵璧担任河南经略史。河南的刘万户贪婪残暴,荒淫无耻,郡中有婚嫁之事,都要先向他送礼,在征得他的同意后才能成婚.人们都称他为“翁”。他的党羽董主簿,更是倚仗权势为非作歹,强行霸占了30多位漂亮的民间女子。赵璧到任后,查清了他的罪恶.立即把他处死,放回来所有民女。刘万户非常惊恐,当时天降大雪,他趁机拜访赵璧,假意慰劳,并且斟酒祝贺说:“经略您刚刚到任,就铲除强横狡诈之人,所以天降大雪显示祥瑞。”赵璧说:“像董主簿一类的。还有人在,等到把他们都杀了,祥瑞就将会大量显现了。”刘万户屏住呼吸不敢再说话了,回家后就患病卧床而死,当时的人都认为他是被吓死的。 宪宗死后,世祖即位。中统元年(1260年),赵璧官拜燕京宣慰使。当时为供给蒙古入蜀军队的粮饷,府库已经空了,等到北方宣战事时,赵璧筹备供应,相继不断。中统二年(1261年),开始制定太庙的雅乐。乐工党仲和、郭伯达,因通晓音乐被选为制定雅乐的工作人员,但因受制造伪钞案牵连,被关进了监狱。赵璧说:“太庙的雅乐,是用于大的祭祀典礼的,是皇上用来昭示孝顺、回报父母的,怎么能够连累无辜,而误了修成太庙的雅乐呢”奏请赦免了他们。 高丽国王王植被他的大臣林衍驱逐。皇帝把赵璧召回京城,改任中书左丞,与国王头辇哥共同管理东京等路中书省事,在平壤聚集军队。当时林衍已经死了,赵璧同国王头辇哥商议说:“现在林衍虽然死了,但高丽国王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罪,如果朝廷派兵把他护送回去,让他在旧都即位重建高丽国,就可以停止战争,与民生息,这是上策。”于是派使者报告皇帝,皇帝同意了。 至元十三年(1276年).赵璧去世,享年57岁。大德三年(1299年),追赠大司徒,谥号“忠亮”。 11答案:1.D; 2.A; 3.C; 4.(1)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得分点:“卓荦倜傥”“识”“器”“见”) (2)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全部加以经营谋划。(得分点:“黜”“具”“经画”) 解析:1.原文标点为“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2.“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3.“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错,应是皇帝下令逮捕赵完 4.参考译文: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考中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地巡抚李秋被免职,大学士高拱想用张学颜,有入怀疑张学颜(的能力),高拱说:“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侍郎魏学曾稍后到达,高拱迎接并问:“谁可以担任辽地巡抚”魏学曾思考很久,说:“张学颜可以。”高拱高兴地说:“相契合了。”于是把张学颜的名字呈上去,升任右佥都御史,任辽东巡抚。 辽东镇边界长二千多里,城寨有一百二十所,三面与敌人相邻。官兵七万二千人,每月供给大米一石,折合银子二钱五分,马匹冬天、春天供给草料,每月折合银子一钱八分,即使年成好也不够维持几天。从嘉靖戊午年大饥荒,三分之二的士兵、马匹逃走死亡。前任巡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安抚集聚,没有恢复全盛时期的一半。接着由于饥荒、旱灾,饿死的人很多。张学颜首先请求救济,充实军队,召回流亡迁徙的百姓,整修兵器,购买战马,严明赏罚。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全部加以经营谋划。 建州都督王杲因为向投降的人索要财物而没有得到,就进入抚顺抢劫,守将贾汝翼指责他。王杲更加恨了,约了各部落做强盗,副总兵赵完指责贾汝翼挑起事端,张学颜上奏说:“贾汝翼拒绝王杲赠送礼品,惩罚王杲违抗命令,实在是伸张了国威,(贾汝翼)如果因为这个而被罢免,这是升降边将都由敌人主导了。我认为应该命令王杲送还俘虏掠夺去的人和物,否则调兵剿灭他,不要姑息而积下祸患。”赵完害怕,赠送金貂给张学颜,张学颜揭发他,皇帝下令逮捕赵完,而发布命令给王杲,按照张学颜的计策办。各部落听说大军将要出动,都逃窜藏匿在山谷。王杲害怕,十二月约了海西王台送还俘虏、物资讲和,张学颜因此安抚他。 当时张居正掌握国政,认为张学颜精于心计,十分倚重信任他。张学颜写了会计录用来查考核算出纳。又上奏一条条详细地测量土地的条例,处理两京、山东、陕西功臣皇族的庄田,清理超额、脱漏、假借各种弊端。又贯彻到全国,获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多万顷。百姓穷困赔钱亏累的,用湖陂赋税来抵偿。从正德、嘉靖耗费亏空以后,到万历十年,被认为最富裕,张学颜出过力。 张学颜八次上疏请求退休,朝廷允许他退休回去。在家中去世。 12答案:1.A; 2.C; 3.B; 4.(1)人们只因为不储存粮食,所以遇到荒年就束手无策,我正希望让贮存粮食的人家获得厚利,为什么强制(人家拿出粮食)呢(“惟”“岁饥”“何……为”)(2)即使能通航,恐怕也是水运货物的好处归属了商人,清淤通河的害处归属穷苦百姓了。(“即或”“舟楫”“害”) 解析:1.于成龙复荐之,补清苑。嗣尧益感奋自励,屡断疑狱,人以包孝肃比之。二十九年,尚书王骘荐嗣尧清廉慈惠,行取,擢御史。 2.学政职责错误。学政,为提督学政的简称,掌管教育行政及各省学校生员的考课升降等事务。 3.“任御史时杈要都忌惮他,所辖州县风气肃然,人们奉公守法”错误,原文是“出为直隶守道持躬清介,苞苴杜绝。遇事霆发机激,势要惮之。所属州县,肃然奉法”。 4. 邵嗣尧,字子昆,山西省猗氏县人。康煕九年考中进士,任山东临淄知县。为政有仁德,因父母丧事离任。康煕十九年,守丧期满除丧服,补缺任直隶省柏乡县知县。他兴修水利,减少碎银融化重铸银锭时的折耗税,禁止差役扰民,使百姓安居。本县籍的大学士魏裔介是卲剐尧会試时的主试官,魏裔介家人犯了法,卲嗣尧严加惩处,毫不宽恕。又有一个旗兵毒打一户放高利贷的,到了县廷,还气势汹汹。卲嗣尧毫不屈从,拘捕他入狱,发文给都统,让他讯问旗兵的主人,主人不敢承担卲嗣尧就依法判(旗兵)的罪。正值饥荒之年,有人提议(官府)强制贮存粮食的人家拿岀粮食,邵嗣尧说:“人们正是因为不储存粮食,所以遢到荒年就束手无策,我正布望让贮存粮食的人家获得厚利,为什么强制〔人家拿出粮食)呢”不久,捐出粮食的亼多了,当年没有造成灾荒。有人提议开浚滏阳河船,巡抚于成龙派遣卲嗣尧前去考察测量,卲嗣尧极力主张不能开浚,说:“这条河大旱大涝不定,不宜邁船。即使能遜航,恐怕也是水运貨物的奷处归属了商人,清淤通河的害处归属穷苦百姓了。”事情于是中止。 强盗在县城边界杀人,邵嗣尧立刻抓捕〔他)到县廷,依法处置。有人到上级那毁谤(他),用他溢施酷刑的罪名剥夺了他的官职。(后)尚书魏象枢奉命巡视京城周边地区,柏乡县百姓为卲嗣尧申诉,冤情得以昭雪。于成龙又推荐了他,补缺任清苑县知县。卲嗣尧更加感动振奋、自我激励,屡次断破疑难案件,人们将他比作包青天。康煕二十九年,尚书王骘因卲嗣尧清正廉洁孝慈仁爱推荐他,他被保举之后调任京职,提拔为御史。康熙三十年,他出京担任直隶省守道,自身秉持清正耿直(的品行),社绝贿赂。遢到事情如雷霆发作,行为杋敏,情绪激切,有权势居要职的人忌惮他。他所管辖的州县,风气肃然,(人们)奉公守法。 康煕三十三年,江南学政一职空訣,圣祖康煕帝口谕:¨学政一职关系人材,我观察陆陇其、邵嗣尧操守学问兼优,如能用(他俩)补缺授任,(他们)一定能秉持公正考评士人,荜除积久的弊端。当时陆陇其已去世,朝廷于是任命邵嗣尧以参议身份督学江南。卲嗣尧到任后,虛怀若谷,以无偏见之心品评考核,评论文章崇尚简约质朴,撰写四书讲义,传给学子们看。(措施)刚刚试行了三个郡,他就因积劳成疾去世。卲嗣尧身上没有多余的物品,同僚们凑钱作为丧葬費,他才得以归葬故乡。士人百姓都怀念他,立祠堂画肖像来祭祀他。 康煕帝廓清吏治,提拔廉明的官员,临近囯都的地方,贤官特别多,例如彭鹏、陆陇其和卲剐尧,他们当时都以循吏之名被向上报送,闻名天下。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