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化学 > 知识点总结 >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完整版)(2)

http://www.newdu.com 2019-11-2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十、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1、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
    2、CO2、Cl2、SO2与氢氧化钠溶液;
    3、C2H2、C2H4与溴水反应
    十一、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4、常温下与酸反应剧烈程度;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十二、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
    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6、其他,例:2Cu+SCu2S Cu+Cl2CuCl2 所以,Cl的非金属性强于S。
    十三,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
    1.“10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0电子的
    Ne
    N3−、O2−、F−、Na+、Mg2+、Al3+
    二核10电子的
    HF
    OH−、
    三核10电子的
    H2O
    NH2−
    四核10电子的
    NH3
    H3O+
    五核10电子的
    CH4
    NH4+
    2.“18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8电子的
    Ar
    K+、Ca2+、Cl‾、S2−
    二核18电子的
    F2、HCl
    HS−
    三核18电子的
    H2S
    四核18电子的
    PH3、H2O2
    五核18电子的
    SiH4、CH3F
    六核18电子的
    N2H4、CH3OH
    注:其它诸如C2H6、N2H5+、N2H62+等亦为18电子的微粒。
    十四‘粒半径的比较:
    1.判断的依据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2.具体规律: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Na<K<Rb<Cs
    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F--<Cl--<Br--<I--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如:F-> Na+>Mg2+>Al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2+>Fe3+
    十五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氧化作用
    化合作用
    吸附作用
    Cl2、O3、Na2O2、浓HNO3
    SO2
    活性炭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不可逆
    可逆
    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l2(HClO)和浓HNO3及Na2O2
    十六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1.AgNO3与NH3·H2O:
    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H3·H2O向AgNO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2.NaOH与AlCl3:
    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3.HCl与NaAlO2:
    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4.Na2CO3与盐酸:
    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
    盐酸向Na2CO3中滴加——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
    十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一)有机
    1.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 苯的同系物;
    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卤代烃、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4. 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5. 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6.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无机
    1. -2价硫的化合物(H2S、氢硫酸、硫化物);
    2. +4价硫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亚硫酸盐);
    3. 双氧水(H2O2,其中氧为-1价)
    十八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和C6H6
    2.CH2:烯烃和环烷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十九实验中水的妙用
    1.水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 挥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
    2.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
    3.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中学阶段有02, H2,C2H4,C2H2,CH4,NO。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02杂质。
    5.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 溴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于水下的是溴乙烷。利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碳酸钙,仅用水可资鉴别。
    6.检漏: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
    二十、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等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等”。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乙醇等。
    (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双原子分子。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4)要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
    (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
    (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如NO2中存在着NO2与N2O4的平衡;
    (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
    二十一、氧化还原反应
    升失氧还还、降得还氧氧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化合价升高(失ne—)被氧化
    氧化剂 +还原剂= 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化合价降低(得ne—)被还原
    (较强)(较强) (较弱) (较弱)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二十二化还原反应配平
    标价态、列变化、求总数、定系数、后检查
    一标出有变的元素化合价;
    二列出化合价升降变化
    三找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相等;
    四定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
    五平:观察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
    六查:检查是否原子守恒、电荷守恒(通常通过检查氧元素的原子数),画上等号。
    二十三、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水被弱解;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双水解;谁强呈谁性,同强呈中性。
    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⑴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如NaHCO3溶液中:n(Na+)+n(H+)=n(HCO3-)+2n(CO32-)+n(OH-)推出:[Na+]+[H+]=[HCO3-]+2[CO32-]+[OH-]
    ⑵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NaHCO3溶液中:n(Na+):n(c)=1:1,推出:c(Na+)=c(HCO3-)+c(CO32-)+c(H2CO3)
    ⑶质子守恒:(不一定掌握)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例如:在NH4HCO3溶液中H3O+、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3、OH-、CO32-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故有以下关系:c(H3O+)+c(H2CO3)=c(NH3)+c(OH-)+c(CO32-)。
    二十四、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三查”
    1.检查是否标明聚集状态:固(s)、液(l)、气(g)
    2.检查△H的“+”“-”是否与吸热、放热一致。(注意△H的“+”与“-”,放热反应为“-”,吸热反应为“+”)
    3.检查△H的数值是否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匹配(成比例)
    注意:⑴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若反应在298K和1.013×105Pa条件下进行,可不予注明;
    ⑵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常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
    ⑶△H与化学计量系数有关,注意不要弄错。方程式与△H应用分号隔开,一定要写明“+”、“-”数值和单位。计量系数以“mol”为单位,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⑷一定要区别比较“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等概念的异同。
    二十五、浓硫酸“五性”
    酸性、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难挥发性
    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
    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
    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
    二十六、浓硝酸“四性”
    酸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挥发性
    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
    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
    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
    二十七、烷烃系统命名法的步骤
    ①选主链,称某烷
    ②编号位,定支链
    ③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
    ④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使用时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①最简化原则,②明确化原则,主要表现在一长一近一多一小,即“一长”是主链要长,“一近”是编号起点离支链要近,“一多”是支链数目要多,“一小”是支链位置号码之和要小,这些原则在命名时或判断命名的正误时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十八、"五同的区别"
    同位素(相同的中子数,不同的质子数,是微观微粒)
    同素异形体(同一种元素不同的单质,是宏观物质)
    同分异构体(相同的分子式,不同的结构)
    同系物(组成的元素相同,同一类的有机物,相差一个或若干个的CH2)
    同一种的物质(氯仿和三氯甲烷,异丁烷和2-甲基丙烷等)
    二十九、化学平衡图象题的解题步骤一般是:
    看图像:一看面(即横纵坐标的意义); 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
    三看点(即曲线的起点、折点、交点、终点),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先拐先平”。 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温度变化、浓度变化等),“定一议二”。
    三十、中学常见物质电子式分类书写
    Cl
    1.Cl-的电子式为:
    O
    H
    O
    H
    2.-OH: OH-电子式:
    Cl
    Mg2+
    Cl
    S
    2–
    Na+
    Na+
    3.Na2S MgCl2
    CaC2、 Na2O2
    Na+
    Na+
    O
    O
    2–
    2–
    Ca2+
    C
    C
    4. NH4Cl (NH4)2S
    H
    H
    N
    H
    H
    S
    2–
    H
    H
    N
    H
    H
    Cl
    H
    H
    N
    H
    H
    CO2
    O
    O
    C
    写结构式
    补孤电子对
    共用电子对代共价键
    O
    OO
    C
    O
    OO
    C
    5.
    结构式 电子式
    Cl
    Cl
    Cl
    Cl
    6.MgCl2形成过程: + Mg + Mg2+
    三十一、等效平衡问题及解题思路
    1、等效平衡的含义
    在一定条件(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分数(体积、物质的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2、等效平衡的分类
    (1)定温(T)、定容(V)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Ⅰ类:对于一般可逆反应,在定T、V条件下,只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Ⅱ类:在定T、V情况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①
    2
    4
    0
    2a
    ②
    0
    0.5
    1
    0.5a
    ③
    m
    g(g≥2m)
    2(g-2m)
    (g-m)•a
    (2)定T、P下的等效平衡(例4: 与例3的相似。如将反应换成合成氨反应)
    Ⅲ类:在T、P相同的条件下,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