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政治 > 高二试题库 > 月考 >

20届河南省永城实验高中高二政治3月考题

http://www.newdu.com 2019-10-21 高三政治教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第Ⅰ卷(选择题,共56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6分)
    1.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与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说明:
    ①文化包括礼仪、语法、逻辑等意识形态部分  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2.曲阜以文化引领产业发展,坚持把曲阜打造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经济强市、国际著名文化旅游胜地、世界儒学研究交流中心”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放大“孔子品牌”效应,加速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聚集发展。由此可见: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                 B.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已在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3.“文化是沟通人与人心灵和情感的桥梁,是国与国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文化交流比政治交流更久远,比经济交流更深刻。”之所以“更久远”“更深刻”,是因为:
    A.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B.文化的交流和渗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D.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全国政协委员莫言说,每个人一生,最早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  事态度和为人处世伦理,家风影响人的一生。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③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精神文明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全面深刻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强调应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习近平演讲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有:
    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没有文化冲突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6.在中国服装市场上,一些西方设计师的设计作品获得消费者的热捧。他们积极从我国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现代时装外形轮廓与中国传统服饰元素的混合以及中国化元素的非中国化运用,使具有沉静气质的中国风格的高级时装成为这个奢华当道、热闹缤纷的世界里让人驻足欣赏的美丽风景。这告诉我们: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不断走向融合     ②尊重输入地文化是文化交流成功的重要原因
    ③中华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优越   ④要善于吸取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促进自身文化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 000多年历史。相传端午节源于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时至今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纷纷举办赛龙舟活动,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习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手写危机,2013年8月,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如果请你撰文谈谈书写汉字的重要性,文章的标题可为:
    A.书写汉字,传承文化                                 B.书写汉字,批判继承
    C.立足实践,创新汉字                                 D.普及书法,古为今用
    9.《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在第五版基础上新增收词语3 000多条,“环比”“给力”“雷人”“PM2.5”“酒驾”“爆堵”“粉丝”“云计算”“地沟油”等热词被收录,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诸方面。这一事实说明:
    A.文化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B.文化创新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C.文化创新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D.文化先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10.“歌剧虽是舶来品,但一味地模仿西洋,永远成不了威尔第(意大利歌剧艺术大师)!” “西洋歌剧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但传统戏曲和民间音乐的宝库更不能丢。”下列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①孤芳独美,保留传统           ②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④推陈出新,以旧换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
    A.历史文化的多样性                                     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C.建筑文化的多样性                                     D.文学艺术的多样性
    1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发送短信来实现,年青一代对“拇指文化”是情有独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B.文化传播具有历史性
    C.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    D.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13.明末清初注明的国画大师石涛说:“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代肺腑不能安入我腹肠。我自收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意思是说:
    A.创新就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修补
    B.创新就是要彻底抛弃传统
    C.创新就是要张扬个性,彻底否定传统
     D.在向传统学习的过程中,要突破传统,形成自己的风格
    1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
    A.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B.立足于社会实践
    C.文化工作者的努力               D.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15.有学者指出,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各人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它华为养料轻松地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当成祖传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下列选项中,与作者观点不相符的是:
    A.强调我们需要传统文化,要把它化为养料吸收
    B.反对我们把传统文化固化,当作物件当以传承
    C.启示人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勇于重新打造和丰富传统文化
    D.暗示在文化交流中对外来文化也要化作养料吸收
    16.著名作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讲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普通人追求梦想的故事。近期,根据原著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播出后,再度引发共鸣,为广大观众喜爱。这告诉我们:
    ①社会实践活动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与源泉
    ②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优秀的文艺作品能转化成促进人的发展的物质力量
    ④优秀的文艺作品能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下列关于文化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有:
    A.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B.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
    C.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D.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18.文字的不同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的不同,尽管我们可以将中国的律诗翻译成其它文字,但是和日本的俳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十四行诗对比,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韵味方面都存在着天壤之别。这说明:
     A.民族文化有人类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       B.文化是民族的,但更是世界的
     C.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D.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
    19.到韩国参加第二十二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与会代表都得到了由组委会赠送的两张光盘,一张是《民歌,阿里郎》,收录了在韩国各地流行的不同时期的十三首民歌阿里郎;另一张是《世界歌曲,阿里郎》,收录了十三首世界各国改编的歌曲阿里郎。这启示我们:
    ①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展示自己民族的文化        ②要重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系统整理
    ③应允许和提倡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④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某著名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这是因为:
    A.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B.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1.据统计,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主要在中学建立),海外约有4 000万人在学习汉语。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与中国综合国力和影响力上升密不可分。材料说明:
    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要坚持独立自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2.2017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向黄大年同志学习的号召,宣传和弘扬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大力宣传和弘扬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有利于:
    ①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强大的智力支持
    ②通过开展道德模范宣传学习活动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③用优秀文化感染人,提升公民的精神境界和精神力量
    ④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报效建设祖国的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3.2017年9月19日,第四届“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敦煌举行。该论坛致力于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当好市场融通黏合剂、画出情感相通同心圆,已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品牌资源,成果丰硕,前景可观。由此可见:
    ①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③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④文化交流增进了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语无味。”这反映了:
    ①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能为人们塑造完美的人格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作为精神力量,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5.微笑是一朵动人的花朵,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世界精神卫生组织把每年的5月8日订立为“世界微笑日”,希望通过微笑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同时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这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6.京剧演“技”,还是演“戏”?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真地描摹生活。“技”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戏中之“技”从来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材料说明:
    ①“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要丰富“戏”的内涵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戏”决定着“技”的发展
    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技”与“戏”可单独存在
    ④要积极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既重“戏”又重“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28.“猴年送旧家家乐,鸡历迎新处处歌。” 2017年元宵节期间,各百余组富有鸡年年味特色的花灯充分结合各公园景区环境进行创意设计,将为市民打造出一场“最福州,最中国”的春节元宵灯会,呈上最为丰盛的文化大餐,营造最为璀璨的视觉盛宴。除此之外,有关单位还在市区组织了“专题图书展”、“阅读推广会”、“科普大游园”等活动。上述活动:
    ①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提升市民素质
    ②体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发展了民族文化
    ③旨在满足市区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生活
    ④激发市民爱国热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4分)
    二.非选择题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共享单车是城市慢行系统的模式创新,也是“互联网+交通运输”的交通方式,对解决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方式特别见效。作为新生事物,它给市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乱停乱放、私锁偷藏和蓄意破坏以及服务维修不到位的问题。共享单车从某个角度来说,已经成为了衡量市民百姓文明素质、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标尺,诚如网友所说,我们与文明之间,也许恰好隔着一辆共享单车的距离。各种问题的出现暴露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文明短板,结果就是经营共享单车的公司企业、地方部门以及市民百姓多方共输。共享单车的背后是共享经济,而共享经济需要“共享文明”来保驾护航,如果缺失了“共享文明”,必然会带来共享经济的损失,也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种阻碍。当文明人、做文明事,就从珍惜与呵护我们身边的每一辆共享单车开始。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与生活知识,分析:共享文明对市民和社会的作用?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以孝道伦理为核心内容的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在历史上曾发挥过塑造封建社会理想人格、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移孝为忠、崇尚老年本位、维护封建统治等一些非理性、非人性的因素。当前,要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孝道,应该是以“爱”为核心,以平等、民主、互爱为主要特征,以孝敬父母、关爱子女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主要内容。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传统孝文化。(12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现当代文学史上,很多优秀作家都把目光投向乡野,在他们熟悉的乡村故园建构自己的文学世界。鲁迅笔下的乡村给人以昏沉、萧索的印象,生活其间的村民痛苦而愚昧。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对乡村的书写兼有反思与启蒙的感情色彩。沈从文笔下的乡村则是另一派风光,那里山清水秀,奇幻浪漫,生活其间的人们,身上散发着自由与野性的光芒,沈从文的笔端流淌着同情、纯真与理想主义。莫言笔下的乡村,融会与发展了鲁迅与沈从文所代表的不同的乡土文学传统。从鲁迅到沈从文再到莫言,如果把这三位诺贝尔文学奖所青睐的中国作家相比较,大家突然发现有很多有趣的似与不似、变与不变之处乡土传统与文学语言就是两个最好的观测点。
    运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说明, 三位著名作家创作为什么都离不开乡村生活?(8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成功与他的生活阅历相关。他的作品立足于生活实践,植根于农村。莫言说“我小说中的人物确实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 莫言从小接受的“民间叙事教育”——听老人讲故事赋予了他天马行空的虚构能量。因此,一旦遭遇以马尔克斯为首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潮流即折叠变形为颇具东方色彩的“魔幻先锋”……
    诺贝尔委员会的颁奖词称他“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有关知识,说说莫言圆梦“诺奖”给予我们的启示。
    参考答案
    1.C.【分析】①表述错误,文化包括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②符合题意,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与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说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符合题意,材料中“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体现了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④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故本题选C
    2.C【分析】品牌效应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3.C【分析】【考点提示】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4.A【分析】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同,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人的全面发展,③说法错误;培育四有公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④说法错误;家风是一种成长环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成员,家风影响人的一生,①②说法正确。该题选A。
    5.B【分析】①③符合题意,“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也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说法错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也存在文化冲突;④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6.D【分析】①选项错误,该观点否认了文化的多样性。③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题目中,一些西方设计师的设计作品通过现代时装外形轮廓与中国传统服饰元素的混合以及中国化元素的非中国化运用,使具有沉静气质的中国风格的高级时装成为这个奢华当道、热闹缤纷的世界里让人驻足欣赏的美丽风景。这告诉我们尊重输入地文化是文化交流成功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启示我们要善于吸取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促进自身文化发展。故②④入选。选D。
    7.C【分析】本题考查传统习俗的相关知识。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②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说法错误。
    8.A【分析】材料强调汉字的书写水平下降,所以要求书写汉字;材料并没有强调汉字的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以B、C、D三项不正确。
    9.B【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新增收的3 000多条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和生活,故B项正确;文化对实践有反作用,先进的科学的文化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A项说法不正确;C、D两项说法错误。
    10.C【分析】①项,孤芳独美,保留传统,一味地排斥外来文化,故步自封,不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不符合题干观点。故错误。②项,题干通过歌剧例子,说明对于外来优秀文化,我们要借鉴吸收,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做好继承和发展。故正确。③项,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故正确。④项,以旧换新的说法错误,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上,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故错误。
    综上所述,因为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11.B    12.C    13.D    14.B   15.D   16.D   17.D  18.C本题体现文化的个性
    19.A本题要传播中华文化,尤其要注意第四句话
    20.A【分析】有了心灵才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对他人和社会付出情感和责任。这里的心灵指的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即世界观,世界观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A正确;B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C与题意不符;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本身说法错误。
    21.A【分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③项错误。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与中国综合国力和影响力上升密不可分。说明了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本题选A项。④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22.B【分析】大力宣传和弘扬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并不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同时大力宣传和弘扬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只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并不会提供智力支持,①不选;大力宣传和弘扬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有利于通过开展道德模范宣传学习活动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②正确;大力宣传和弘扬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有利于用优秀文化感染人,提升公民的精神境界和精神力量,③正确;宣传和弘扬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并不会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23.B【分析】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致力于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当好市场融通黏合剂,画出情感相通同心圆,已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品牌资源,成果丰硕,前景可观。由此可见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文化交流增进了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画出了情感相通同心圆。①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文化生产力的作用以及经济对文化的基础性作用,②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24.D   25.C
    26.B【分析】“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说明“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要丰富“戏”的内涵,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重“戏”又重“技”,推动京剧文化发展繁荣,①④两项符合题意;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强调了“技”对“戏”的重要作用,材料主旨没有体现这一点,②项不合题意;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是针对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而言的,材料没有体现出来,“戏”与“技”是京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
    27.B【分析】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这说明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很大,可见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B正确;A、D材料未体现;C应该是优秀文化。
    28.B【分析】②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没有涉及到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④选项夸大了此项活动的作用。题目中,通过组织“专题图书展”、“阅读推广会”、“科普大游园”等活动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提升市民素质,旨在满足市区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生活。故①③入选选。选B。
    二.非选择题
    29.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共享单车,就是一种共享文明,共享文明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4分)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共享文明可以展示城市良好形象,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提升我国综合国力。(4分)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享文明将深人人心、提高市民素质,增进人民群众福祉。(4分)
    30.①传统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实生活仍有着广泛的影响。(2分)②传统孝文化一方面对我国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与人的发展有消极影响。(4分)③面对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合理成分,剔除和改造不合理因素。(3分)④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孝道。(3分)
    3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三位作家都有乡村生活的共同经历,这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丰富多彩的素材。(4分)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三位著名作家乡村生活的深刻体验留下难忘的记忆,随着个人实践和社会的发展,这种亲身体验不断激起创作的激情和动机,成为他们不断创作的动力。(4分)
    32.①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莫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社会实践是其文学创作的源泉。(3分)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莫言从“民间叙事教育”中提取素材,汲取营养。莫言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3分)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莫言既借鉴马尔克斯等西方文学巨匠的笔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分)④坚持了正确方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3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