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艾南英《前历试卷自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9-25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艾南英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前历试卷自序
    
[明]艾南英
    
余以童试受知于李养白先生,为诸生者二十年,试于乡闱者七年,饩于二十人中者,十有四年。于是先后应试之文,积若干卷……乃取而寿之梓,而序所以之之意曰:
    
嗟乎!备尝诸生之苦,未有如予者也。旧制,诸生取其士什之一而之,名为观风。予又以懒慢成癖,辄不与试。
    
试之日,衙鼓三通,虽冰霜冻结,诸生露立门外,督学衣绯坐堂上,灯烛闱炉,轻暖自如,诸生解衣露立,听郡县有司唱名,以次立甬道。遇天暑酷烈,督学轻绮荫凉,诸生什伯为群,数百人夹坐,汗流浃背。虽设有供茶吏,然卒不敢饮,饮必朱钤其牍,疑以为弊,文虽工,降一等。盖受困于寒暑者如此。
    
既就席命题,一以教官宣读,便短视者,一书牌上,吏执而下巡,便重听者。而予目短视,不能咫尺。必屏气询旁舍生,问所目,诸生无敢仰视、四顾、离立倚语者。有则又朱钤其牍,以越规论,文虽工降一等。用是腰脊拘困,虽溲溺不得自由,盖所以絷其手足便利者又如此。
    
比阅卷,大率督学以一人阅数千人之文。文有平奇虚实,烦简浓淡之异,而督学之好尚亦如之。取必于一流之材,则虽宿学不能以无恐。高下既定,督学复衣绯坐堂上,诸生俯行,以次至几案前,跪而受教,噤不放发声,当是时,其面不可以语妻孥,盖所为拘牵文法以困折其气者又如此
    
而予七试七挫,改弦易辙,智尽能索。而予以积学二十余年,无所不究,始则为秦汉子、史之文,而闱中目之为野;改而从震泽、毗陵成弘先正之体,而闱中又目之为,无所不习,而顾不得与空疏庸腐、稚拙鄙陋者为伍。每一念至,欲弃举业不事,杜门著书,考古今治乱兴衰以自见于世。而又念不能为逸民以终老。嗟乎,备尝诸生之苦,未有若予者也。
    
古之君子,有所成就,则必追原其敭历勤苦之状,以自警上。予虽事无所成就,试卷然皆出于勤苦忧患,惊怖束缚之中,而况数先生者,又皆今世名人巨公,予以一日之艺,附弟子之列。语有之:知己重于感恩。今有人于此,衣我以文绣,人以稻粱,以其出于勤苦忧患、惊怖束缚之中,而又有存知己之感,此试卷之所为刻也。若敷科闱中所试,则世皆以成败论人,不欲尘世人之耳目,又类好自表见,形主司短长,放匿之。终不能忘其姓名。騊儿五岁,能读书,且使騊儿读而鉴,鉴而为诡遇之文以逢时,无学乃父之拙也。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序所以之之意曰          梓:刻板
    
B. 诸生取其士什之一而之      校:考察
    
C. 而闱中又目之为            老:陈旧
    
D. 人以稻粱                  食:喂养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勤奋刻苦好学的艾南英曾经受知于李养白先生,但举业不顺,为诸生、试于乡闱多年。
    
B. 无论是学习、考试、看题、阅卷,作者都深切感受到艰难,生理、心理上都饱受折磨。
    
C. 作者七试七挫,于是决定改弦易辙,杜门著书,避世隐居终老一生研究古今治乱兴衰。
    
D. 文章写了作者举业路上的见闻感受,有苦痛有不安,更有不满,让儿子不学自己之拙。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遇天暑酷烈,督学轻绮荫凉,诸生什伯为群,数百人夹坐,汗流浃背。
    
②当是时,其面不可以语妻孥,盖所为拘牵文法以困折其气者又如此。
    
8. 以作者为代表的诸生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
    5. A   
    6. C   
    7. (1)(如果)遇上暑天太热,督学穿着轻柔的华美的丝绸服装坐在荫凉之处,众学生们则十几个上百个为一群,数百人夹坐两边,汗水流下来都湿透了后背。
    
(2)在这个时候,众学生们的面目都不可以拿来告诉妻子儿女,这就是他们所写文章拘泥于文法而又缺乏气概的原因(他们所写文章都像这样拘泥于文法而又缺乏气概)。   
    
8. 学习勤奋,积极进取,压力沉重,内心焦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