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陈国凡《红孩儿》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9-23 语文备课大师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红孩儿
    陈国凡
    
  
    兵荒马乱之时,山高林密之地,县市交界之处,常有盗匪出没。婺州的尖峰山就是这样一去处。不知打何时起,有盗匪啸聚尖峰山,打家劫舍。官府动了不少心思进行围剿,却终究奈何不得,盗匪便势力日壮,气焰愈狂。
    匪首人称红孩儿。因他极喜《西游记》里的红孩儿,人小鬼大,武艺高强,便以其名自称。有关他因何沦入匪道的,倒有一说。
    红孩儿的父亲本是婺城一张姓大员外,因老来得子,极宠红孩儿,视为宝贝疙瘩,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中怕掉了,对其百依百顺。一大家子人终日围着红孩儿转,欢笑不断,却不料大祸临头。
    红孩儿突然失踪,家人正哭爹喊娘四处寻找,却收到了尖峰山匪首陈麻子的绑票,限张员外三日之内凑齐三千两白银,否则撕票。真是祸从天降,张员外急火攻心,身体本有大恙,竟一命呜呼了。张家群龙无首,各路冤家、债主趁机上门惹事、讨债。原来张家空有架子,平素结怨甚多,外债甚大。张家顿时乱作一团,只好以家财抵债,却再无赎回红孩儿的余钱。
    真是背到家了,奶奶的!陈麻子气急败坏,本想杀了红孩儿泄愤,却见襁褓中的红孩子肥嘟嘟的,极爱笑,很可爱,加之没有子嗣,陈麻子动了恻隐之心,想把红孩儿当亲身骨肉,好生抚养。不想红孩儿日夜啼哭,陈麻子只好把红孩儿的母亲接到山寨。当然,事先约法三章,断不能告知红孩儿身世,否则,母子性命不保。自此,红孩儿在尖峰山茁壮成长,且练就一身武艺。
    春去秋来,陈麻子病逝。临死前立下遗嘱,要军师全力辅佐红孩儿。
    红孩子遂成了匪首,时年16岁。
    红孩儿虽年幼,却聪明过人,悟性极高,山寨很快走上正轨,漂亮地干了几票后,红孩儿一下子树立了威信,连老军师也对其服服帖帖,恭恭敬敬。两年后,老军师过世,红孩儿愈发成熟,完全能独当一面了。
    红孩儿干票有其特色。
    其一,不打家劫舍,就专干绑票。绑票不寻老人,不要姑娘,专绑孩子。专绑孩子,也不是随便一见孩子就绑票,他会细细寻觅,专对那些自幼被过分溺爱的纨绔子弟下手。这些富贵、官宦之家不差钱,舍得下血本赎回。
    其二,红孩儿干票从不害人性命。被绑上山的一干人等,若遇到家变等缘由,不能被赎回,留或不留,悉听尊便。留,欢迎;不留,则即刻送其下山,还给予盘缠和生活开销。
    其三,劫富济贫,对百姓秋毫无犯。红孩儿还说服家境特别困难的百姓子弟上山抚养,传授武艺、识文断字,一样不少。几年下来,贫穷子弟能文能武,还不用受山下官商的欺凌,故极少有想下山的。
    百姓皆称善。富人、官府却恨之入骨,曾多次联合进剿,均大败而还。尖峰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防御工事环环相扣,戒备到位,处处设防。若非智取,实难攻陷。
    母亲归天,红孩儿是个大孝子,决定接下来的几天,山寨要隆重举办后事。官商清楚,这是剿灭红孩儿的绝好时机。
    果然,夜深的山寨疏于防范,被官兵攻破,红孩儿不幸被生擒。
    毕竟还是孩子啊,不够老练。婺州知府很是得意。
    大堂问审,红孩儿不卑不亢,侃侃而谈。
    “我只是将世上的不义之财,还之于民。我何时杀人越货,危害一方?我何罪之有?”
    官老爷们被问得哑口无言,虚汗淋漓,只好暂停问审,将红孩儿收押牢房。
    不日,皇帝大赦天下。婺城知府顺应民意,释放了红孩儿,但不许再回尖峰山。知府承诺不滥杀无辜,澄清吏治,改善民生,努力开拓婺州新局面。
    那几年,婺州官不逼,民不反,太平无事。
    故事还没完呢。
    婺州知府将升迁,临行前再三嘱咐红孩儿:“今后若实在难以活命,就再上尖峰山吧。”
    “为何?”红孩儿大为不解。
    知府没答,摇摇头叹口气,一拂袖,走了。
    (选自2015年《小说月刊》第10期,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开篇简要介绍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尖峰山的特殊位置,意在表明盗匪产生的必然性,为红孩儿的出现张本,暗示红孩儿得天时、地利、人和。
    B.小说以概述为主,涵盖的事件多,又受制于篇幅的局限,于是情节运行加快,其中细节描写的缺失,影响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
    C.红孩儿沦入匪道,倒有点阴差阳错,早年被视为宝贝疙瘩,被陈麻子绑票后,因家里无钱赎回而留在山寨,又因陈麻子无子而得以当亲骨肉抚养。
    D.红孩儿被收监,只有死路一条,但突遇皇帝大赦,知府也顺应民意,红孩儿获得释放,这时小说情节发生逆转,出乎意料。
    E.发生在红孩儿与知府之间的恩怨情仇令读者唏嘘不已,其中暗含了在当时大人物生杀予夺而小人物难以掌握自己命运的社会现实。
    5.小说在刻画红孩儿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6.小说原稿的结尾是这样的——“新官来了,会推倒一切,啥事都能发生啊。”知府痛心疾首道。原稿和修改稿的两个结尾,你更欣赏哪一个?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
    
  
    4.答CD(A.“红孩儿得天时、地利、人和”分析有误,属无中生有。B.“细节描写的缺失……”分析有误,小说中有语言、心理描写,还有结尾处的动作、神态描写,都是细节描写。E.“唏嘘不已”分析有误,小说中的知府在攻破山寨,擒获红孩儿后,并未使用酷刑;后因皇帝大赦,知府又顺应民意,释放了红孩儿;在知府将升迁时,他还不忘提醒红孩儿,这些并非让人感到遗憾或悲哀。)
    5.①聪颖过人。漂亮地干了几票后,树立了威信,连老军师也服服帖帖,恭恭敬敬。②坚持原则。干票时严守规矩,专干绑票,不害性命,劫富济贫,深得民心。③不够老练。山寨隆重举办其母丧事时,疏于防范,被官兵攻陷,不幸被生擒。④不卑不亢。大堂问审时,理直气壮,正气凛然,让官老爷们哑口无言。(每点1分)
    6.更欣赏本文结尾。①审美意蕴上,充满了含蓄美。知府没答,显得高深莫测,而他的动作、神态给人留下了审美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②人物形象上,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知府费尽心机收擒了红孩儿,在皇帝大赦时释放了他,知府将升迁时又再三叮嘱,而叮嘱的原因却秘而不宣,这显示出知府老练的一面;同时与红孩儿的不够老练形成鲜明的对比。③思想内容上,升华了小说主题。小说通过叙写红孩儿被擒被放的经历,揭示了“官逼民反、官不逼民不反”的主题,但知府知而不言,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使主题更加深刻。(每点2分,如果回答“更欣赏原稿结尾”,言之成理即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