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陆游《书愤》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4-30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陆游《书愤》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阅读训练】: 
    一、 
    1.简要概括诗歌颔联描写的内容。(2分) 
    2.“塞上长城”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的典故。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出师一表真名世”引用了三国时(人名)的典故。(1分) 
    3.本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 
    1.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 (作者'怀'什么'古') 
    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3.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三、 
    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2.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诗歌的倒装性)   
    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这里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这里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吗? 
    3.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4.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参考答案】 
    一、 
    1.宋金两国交兵的战争场面。 
    2.诸葛亮 
    3.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 
    二、 
    1、怀什么古——颔联既是叙事又是写景,概括了25年前的两次胜利的战斗(古事):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充满豪情气势。尾联叙事抒情,写了诸葛亮(古人)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2、作者的情感态度:结合首联和颈联表达出作者渴望报国、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及自己壮志未酬,却年事已高的悲愤沉痛,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同病相怜型)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3、艺术手法:这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 
    三、 
    1.报国无门,功业无成对比  
    2. 欲图收复失地   
    愤  “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3.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