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宋政和间官局编书,诸臣之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江苏卷高考题)

http://www.newdu.com 2019-04-30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宋政和间官局编书,诸臣之文,独《临川集》得预其列。靖康之祸,官书散失,私集竟无完善之本,弗如欧集、曾集、老苏大苏集之盛行于时也。公绝类之英,间气所生。同时文人,虽或意见素异,尚且推崇公文,口许心服,每极其至。而后来卑陋之士不满其相业因并废其文此公生平所谓流俗胡于公死后而犹然也?
    (节选自吴澄《临川王文公集》序)
    2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22. 文中的老苏、大苏是指_______、_______。(2分)
    23. 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临川集》在不同时期的命运。(4分)
    【答案】
    21.而后来卑陋之士/不满其相业/因并废其文/此公生平所谓流俗/胡于公死后而犹然也?
    22.苏洵、苏轼
    23.政和间,列于官书;靖康后,不再盛行。
    【解析】
    2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这是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应先结合前后的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先找出一些明显的断句标志,比如按照对称的原则,“而后来卑陋之士不满其相业因并废其文此公生平所谓流俗胡于公死后而犹然也”应与前一句“同时文人,虽或意见素异,尚且推崇公文,口许心服,每极其至”相对,而前一句是写“同时文人”,这一句是写“后来卑陋之士”,故可以断开一处;“因”一般放在句首,可以断开一处;“此”一般放在句首;“胡”放在句首表示疑问。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题中,也可以依据句子的结构断句,比如“废其文”“所谓流俗”。
    2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把握。题干问的是“文中的老苏、大苏”所指何人。从文中来看,所写是宋朝的内容,宋朝以“苏”为姓,且至今有名的是苏门三父子,“老”可见应是父亲苏洵;“大”可见应是哥哥苏轼。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分析文章所写是哪个朝代的内容,为何称之为“老苏”“大苏”等,最后再做出判断填写。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之前,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是用自己的话概括还是摘抄原文,是概括现象还是概括观点。比如本题中“概括王安石《临川集》在不同时期的命运”,这属于概括现象题,且“不同时期”,这是一个暗示,即考生可以到文中找出有关时间、国号、年号等表示一个阶段的词语,再找出这个阶段对于《临川集》的介绍,最后进行概括即可。本题中,只要找出“政和间”“靖康之祸”即可找出内容,最后概括即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