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王晓莉《怀揣植物的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4-30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怀揣植物的人
    王晓莉
       那一幕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
       那天傍晚我买菜回家。家门前的石阶沿上坐着个中年男子。他衣衫褴褛,眼神有些涣散。一望可知是个精神有问题的人。
       我就要从他身边穿过去了。突然,他有点诡秘且天真地笑了起来。他的笑,就好像是偷了件宝物却不能示人的那种欣喜。
       也许是看见了我手中青菜的缘故,他解开个衣服扣子,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棵小树苗来。
       那树苗总有尺把长了,根上尚留有不少黄泥土,只是捂在他怀里太久了,泥已有些板结。而树苗本身,也已呈现出枯萎的征象。他双手捧着树苗,瞥瞥我和我手中的青菜,似乎要和我比试,谁手中的植物更强。
       然后他感到这毫无可比性——他的植物比我的要强一万倍。他不再管我,只是盯着那树苗,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看不够的样子。很快,他就完全沉浸到他和手中植物组成的“二人世界”里去了。
       他手捧植物的样子,几乎就是一幅画。如果我来命名,那也许可以叫做《植物,或爱》。
       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神志已失常,终日在大街上流浪的人,独独这样爱着一棵植物?按说,这植物实际上已死了。于他却虽死犹生。他是把自己的生命当作了那植物的土地。一块四处漂泊的土地。当世界都遗弃他的时候,还有一株树苗在陪伴着他;或者说,当他连这世界也遗弃的时候,他却不忍遗弃一棵植物。
       这一幕令我有种泪湿的感觉。那一刻,我对他怀中,乃至整个世上的植物,充满了感激与温情。
       植物,慰藉了多少人的心。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人精神尚健全之时,一定是个植物爱好者。就像我身边的许多人,就像我。
       一位退休老同事,腿脚不便,是个狂热的植物爱好者。有次闲谈,他偶然听人提到,在江西南部山区,有一种奇怪的树,那树栽种时,旁边必须要同时栽下另一种树作陪。当这树成活以后,陪伴的那棵树却一定会死去。
       一棵树要陪着另一棵树生,并且要先于它而死。它的命运如此古怪,甚至悲壮,仿佛生来就是为了成全他人。
       从此,老同事心心念念要到那座叫“阳岭”的赣南山中去。有次,他告诉我,他甚至某个晚上做梦梦见了那相临的两株树。“可惜,我一醒就再也记不起它们的样子了。”他充满憾恨地说。
       那位古代的伯牙,千山万水,只为听一曲钟子期。在我看来,我的这位植物爱好者同事,就像植物们的伯牙。
       人们热爱植物的理由形形色色。我的一个朋友说,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做到令身边十个人愉悦的人,已经不多。植物,却几乎令所有人愉悦。
       而在我看来,从一株植物那里,我们可学的东西,也并不比向一个人学习到的要少。
       有次我在郊外,看见一棵受伤的老槐树,齐腰处的树皮被人凿去了完整的一圈,露出了本白色的树身。我想它是肯定活不长了。等下次我再经过它时,我看见它的上半部分的确是死去了,但是在挨近地面的地方,它的叶子重又爆发出来。绿而茂密的,像围了一圈冠冕。
       生命是如此顽强。这树又活了。
       我曾听说,世上有一种树洞,濒临绝望的人们,如果能找到它,就可以对着它述说那不可说的心思:思念、伤害、挣扎……说完之后,用草封存那洞,人就可以重新开始生活。
       这样的一种植物,是谁派到世上来的?谁,又不需要这样一个树洞?
       如果你想快乐一个月,就去旅游;想快乐一辈子,就去和植物做朋友。
       是的,在一朵比小指甲盖还小的花,一茎比针还要细的春草里面,你照旧能够发现到生命的美与秩序。你看见的它们为生命的努力,比你在一个人身上看见的还要多。你从来不会看见一棵植物偷懒,你也从来没有听见一棵植物说——它活不下去了。
       植物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如果连植物都不爱,也许,这世上真就没有什么好爱的了。
       我总是想起那个怀揣树苗坐在我家门口的人。人们都说,他是精神失常了。
       但是他真的是精神有问题吗?
       在我看来,他手捧植物的样子,就像一本启示录。只是那启示录是完全关闭着的。没有人知道,里面究竟写着些什么。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怀揣植物的人,遭到世界遗弃,只有怀中的树苗与之相伴,在这独特的“二人世界”里,植物给了他心灵的慰藉。
     B.“我”的那位退休老同事,对植物有着狂热的爱,文章用“俞伯牙与钟子期”之事,表现了他与植物关系密切,互为知音。
     C.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人”与“植物”进行对比,表达了人们热爱植物的一个理由——它能让很多人愉悦。
     D.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人与植物”的思考和感悟,内涵丰富,引人深思。
    5.作者说:“植物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植物给人们带来哪些启示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5分)
    6.文章以第一人称为主,间杂使用了第二人称,这样的人称处理有怎样的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4.B(3分)
    5.参考答案:①植物慰藉着人心,让我们懂得爱。②那作为陪伴的树木,让人们懂得牺牲白己,成
     全他人。③受伤的老槐树启发人们应顽强面对生命的灾难。④树洞的存在,让人们封存那些
     绝望的心思,重新开始生活。⑤小花小草的生命状态启发着人们应努力生存。
     【评分说明】本题总分5分,一点1分,能根据文意,分点概括出植物给人们的启示,意思相近
     即可。
    6.答案示例:①第一人称便于作者叙述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②文章
     倒数第五、六段,使用第二人称,引导读者从身边的小植物,感受植物的生命力。这能拉近读者
     的距离,引起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③不同人称的转换,有利于文章的表达,使行文更加活
     泼而有变化。
     【评分说明】本题总分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相近即可。第①②点应简要陈述文中第一二
     人称的使用情况,然后点出其艺术效果,每个方面各1分。第③点立足于人称转换来回答,重
     在分析其表达效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