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新唐书·袁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4-29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新唐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袁滋,字德深。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结重之。建中初,黜陟使赵赞荐于朝。累辟张伯仪、何士干幕府。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刑部、大理核罪人,
    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赐金紫,持节往。逾年还,使有指,进谏议大夫。求外迁,为
    华州刺史。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日义合。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为左金吾卫大将
    军,以杨于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日:“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宪宗监国,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安抚大使,半道,为剑南东、西川
    节度使。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未几,徙义成节度使。滑,用武地,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
    以户部尚书召,徙荆南。吴元济之反,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滋揣天子且厌兵,自表入朝,欲议罢淮西事,道闻萧俯、
    钱徽坐沮议黜去,滋翻其谋,更言必胜,顺可天子意,乃得还。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
    不得见喜愠。薄居处衣食。
                                         (节选自《新唐书·袁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B.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C.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D.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1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辟,指由中央官署征聘,向上推荐,任以官职,与“察”“举”等词意思接近。
    B.夷,原指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对东部各族的总称,后亦泛称中原外的各族。
    C.尚书,是我国古代六部的长官,地位仅次于侍郎,属于封建时代国家的高官。
    D.表,是我国古代臣下向帝王陈述、请求、建议、议论朝政时使用的一种文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滋聪颖善学,屡受重用。无需他人帮助,他读书,自己便能领悟其意义,后受到
    赵赞举荐入朝,并曾在很多人的幕府中工作过。
    B.袁滋公正守法,为政仁厚。他曾为官员伸冤,拒绝有关部门不道义的请求;为政期
    间,他善待流民百姓,对犯法者常法外施恩。
    C.袁滋敢于担当,积极效命。治理滑州时,他严密戒备又采取怀柔政策,让李师道等
    人畏服;吴元济造反后,他两次进言,兴兵伐贼。
    D.袁滋为人直厚,平易简朴。曾与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耿直厚道,与他交往的人都很
    难看见他的极端情绪,同时,他居处简陋,衣食俭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
    答:    ▲
    (2)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日:“吾不敢易袁公政。”
    答:    ▲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 9分)
    10.(3分)B。
    11.(3分)C。(“侍郎”应是“尚书”属官。)
    12.(3分)C。(“他两次进言,兴兵伐贼”有误。第一次,他“滋揣天子且厌兵,自表
    入朝,欲议罢淮西事”,主张罢兵休战。)
    13.(5分)(1)德宗挑选可以前去抚慰的郎官,大家都畏惧远行,而袁滋没有推辞,
    皇帝赞扬了他。(“郎吏可抚循者”定语后置,“惮”“嘉”各1分,句意2分)
    (5分)(2)袁滋离任时,老人拦路以致无法离开,杨于陵派人通告说:“我不敢更改
    袁公的为政主张。”(“耆老”“谕”“政”各1分,句意2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袁滋,字德深。学问广博,记忆力强。少年时跟随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能领悟其义,
    元结很器重他。建中初年,黜陟使赵赞把他推荐到朝廷。多次征用在张伯仪、何士干幕府中。
    部中官员因盗窃金宝下狱,袁滋为他伸冤。刑部、大理寺复审罪人,失去公道,畏惧袁滋守
    法,借助有权有势者请托,袁滋最终没能签署批准。韦皋最初招抚西南方向的少数民族。德
    宗挑选可以前去抚慰的郎官,大家都畏惧远行,而袁滋没有推辞,皇帝赞扬了他。赏赐金银
    和紫衣,持节前去。过了一年回来,出使符合皇帝心意,进升谏议大夫。后请求外任,担任
    华州刺史。政绩清廉俭约,凡有流民来到他所管辖的州中,他都供给土地让他们住下来,人
    们称他所在的里巷为义合。他则一味以慈惠为本,从不设立纲纪,百姓敬爱归心。有犯法的,
    时常在法外宽免。抓住盗贼,有时又怜悯他贫穷,拿出钱财为他偿还给丢失东西的人家。召
    入朝廷担任左金吾卫大将军,任命杨于陵接替他。袁滋离任时,老人拦路以致无法离开,杨
    于陵派人通告说:“我不敢更改袁公的为政主张。”人们都围住他跪拜,然后才离开,没有不
    流泪的。宪宗监国,刘辟造反,下诏命袁滋任剑南两川安抚大使。此时,贼势正强,又因袁
    滋的哥哥袁峰在蜀被叛贼刘辟劫持,袁滋害怕不能保全兄长,很长时间不进兵,不久,改任
    义成节度使。滑州,是用兵之地,袁滋严密戒备又广施诚信,一意怀柔,李师道等人畏服他。
    居镇七年,百姓为他立祠堂祭祀。任命为户部尚书召回,改任荆南节度使。吴元济造反,袁
    滋说蔡州军队强劲,上下同心,不是一朝一夕用计可以攻下来的,应广泛使用策略,离散敌
    心,一直按兵三年,朝廷征伐物质更加困难,下诏取出宫中钱财接济。袁滋揣测天子也应厌
    战了,亲自奉表入朝,打算建议停罢淮西军事,途中听说萧俯、钱徽都因建议停战获罪被免
    官,袁滋又改变原议,再次说出兵必胜,以顺从天子心意,于是乃得以派回。去世,时年七
    十岁,追赠太子少保。袁滋患病以后,写下遗命安排后事,前后三年,都有安排。性格宽厚
    平易,与他交往的人,都自称可见其肝胆,以至家里人都不能察见他的喜怒。居处简陋衣食
    俭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