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苏武传》《答苏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4-29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班固
    
(一)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节选自班固《苏武传》)
    
(二)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
    
6.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募降者赦罪           赦:赦免
    
 B.副有罪,当相坐           坐:牵连治罪
    
C.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     嘉:美好的
    
 D.适万乘之虏               适:到……去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因此时降武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空以身膏草野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
    
C.复举剑拟之          谁复知之
    
D.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李陵说苏武“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极言苏武孤身赴敌。但据班固的《苏武传》记载,同去的还有虞常、张胜等人。
    
B.匈奴使苏武到北海牧放公羊,声称“羝乳乃得归”。实际上是说苏武只要认真放牧,还是有机会被召回的。
    
C.李陵说的苏武“至于伏剑不顾”,也就是班固《苏武传》所说的“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D.卫律和李陵都是降将。卫律为了使苏武降匈奴,极尽威逼利诱;李陵则在信中表达了对苏武的敬重,还为苏武未得到应有的封赏而抱不平。
    
9.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B.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C.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D.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
    
(1)(你)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2)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
    
 
    
答案:
    
 
    
6.C(嘉奖) 7.C, 8.D, 9.A
    
10.(1)你背叛皇上,抛弃父母,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呢?(3分,“畔”1分,“为降虏于蛮夷”句式1分,“何以汝为见”句式1分)
    
(2)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3分,“终不可胁”1分,“白”1分,“降之”1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