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选自《梁书·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高祖闻其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业 B.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高祖闻其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业 C.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高祖闻其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业 D.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高祖闻其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满岁为真,指朝廷对任命的官吏,在试用期满一年后对其进行考课,如合格,便“真除实授”。 B.日昃,古时人们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 C.藻棁,本指梁上有彩画的短柱,在文中比喻浮夸识浅的人。 D.口授敕,是指皇帝口授敕令、主书在一旁记录的谈话形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琛每次见高祖,高祖都和他站在日晷边谈话,贺琛举止文雅,因此宫禁中人这样说:“上殿不下有贺雅。” B.当时高祖任用的官员,很多都是奸猾谄媚的人,这些人对时政影响很坏,贺琛于是写了奏条给高祖进谏。 D.高祖指责贺琛没有说到具体的人,让贺琛举实例详细上奏,贺琛知道高祖恼怒,只好认错,不敢再有指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知当一官,处一职,贵使理其紊乱,匡其不及,心在明恕,事乃平章。(5分) (2)无人废职,职可废乎?职废则人乱,人乱则国安乎?以咽废飧,此之谓也。(5分) 答案: 10. D 11. B (日昃,太阳偏西。) 12. A(“常移晷刻”,不是站在日晷边,而是指谈话时间很长,从下文“上殿不下”中可知。) 13.(1)不知道当一官,任一职,最重要的是治理紊乱,匡正不合时宜的事情,心地明信宽厚,事情就能办得公平。(“匡”“不及”“乃”“平章”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没有人旷废职务,那官职可废除吗?官职废除人就要作乱,人作乱则国家能安宁吗?因噎废食,就是说的这种事情。(“废职” “废飧”“此之谓” “以”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贺琛字国宝,是会稽山阴人。普通年间,刺史临川王征召他任祭酒从事史。贺琛开始在京城显露才华,高祖得知他有学识,就在文德殿召见他,与他谈论得很高兴,对仆射徐勉说:“贺琛的确有传世的学业。”于是补任王国侍郎,不久兼任太学博士,随即迁任中卫参军事、尚书通事舍人,参礼仪事。累经升迁任通直正员郎,舍人照旧。又任征西鄱阳王中录事,兼尚书左丞,期满实授。诏令贺琛编撰《新谥法》,至今施用。每次见高祖,与他谈论常常时间很长,因此宫禁中人这样说:“上殿不下有贺雅。”贺琛的容止都很文雅,所以时人这样称呼他。迁任散骑常侍,参礼仪照旧。 “臣蒙受到了拔擢的恩典,然不能效力于一职;高祖进献忠言的重任,又不能进荐一言。听说“慈父不喜爱无作为的儿子,明君不容留无才能的大臣”,臣所以承受俸禄废寝忘食,夜半而叹息。便进言时事,列之于后。不能称作是谋略,宁可说是竭尽忠诚。独自藏在胸中,不告诉妻子儿女。言辞无粉饰,写成后将草稿烧焚。或许得以听览,请试加审察。如果不允合,原谅我的戆愚。 “卿说‘百司没有不向上奏事的,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求取进升’。此人又是谁?什么又是欺诈之事?今不使外人向上呈事,从道理上讲可以这样吗?没有人旷废职务,那官职可废除吗?官职废除人就要作乱,人作乱则国家能安宁吗?因噎废食,就是说的这种事情。如果断绝呈事,谁担负这个责任?能专门任用的人,如何可得到?所以古人说:‘独听一个人的意见,就会发生奸邪的事情,仅仅信用一个人,就会造成祸乱。’这如同秦二世委用赵高,元后付权给王莽。呼鹿为马,终于发生了阎乐在望夷宫杀二世的祸害,王莽也终于夺取了西汉的政权。(你)每件事情应举出实例,备文奏报上来。” 贺琛接到敕旨,只能认错罢了,不敢再有指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