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汪曾祺:诗意的栖居》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4-29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7~9题。
    汪曾祺:诗意的栖居
    王干
    汪曾祺曾是一个被中国当代文学史遮蔽的大师。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新文学的评判依赖于海外标准,无论哪一条,他在其中都是游离的状态,不在文学思潮的兴奋“点”上。而今他在读者和作家中的慢热,持久的热,正说明文坛在慢慢消褪浮躁。更进一步说,是在民族文化的自信重新确立的时候,他开始释放出迷人而不灼热的光芒来。他将现代性和民族性融为一体,将中国的文人精神与民间的文化传统有机结合,成为典型的中国叙事、中国腔调。
    汪曾祺的作品好像更适合晚间阅读。他的文字如秋月当空,明净如水,一尘不染,开卷慢慢进入,心也渐渐平静。故乡,邻里,同事,亲友,陌生的街道和熟悉的老屋,昆明的警报和上海的星期天,高邮的河流和北京的安乐居,都是作家笔下轻盈流动的笔墨意象。读罢,心灵如洗。
    汪曾祺对中国文坛的影响,特别是年轻作家的影响是巨大的。在风行现代派的20世纪80 年代,汪曾祺以其优美的文字和叙述,让年轻的人重新树立了对汉语的信心。他用非常中国化的文风征服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的人,唤起了年轻一代对母语的重新热爱,唤起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汪曾祺在他的作品中,很少大波大澜,很少戏剧性,写的都是极其平常的生活,可依然时时闪现着文学的光彩。写日常生活,写市井生活,很容易沉闷,也很容易琐碎,但也是最容易见人性的。汪曾祺将老师沈从文的视角从乡村扩展到市井,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一般来说,对乡村的描写容易产生抒情、诗化意味,而对于市井来说,中国文学少有描写,更少诗意的观照。这是因为市井生活和乡村生活相比,有着太多的烟火气,有着太多的世俗味。但生活的诗意是无处不在的。在《岁寒三友》《徙》《故里三陈》等纯粹的市井题材的小说中,他让诗意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市井,在他的笔下获得了诗意,获得了在文学生活中的同等地位,不再是世俗的代名词,而是人的价值的体现。
    他不仅是在小说中审美,而且日常也是按照美的原则进行生活的。比如,他喜欢下厨,且做得一手美妙的家常菜,他是有名的美食家,他认为那也是在做一部作品,并没有因为锅碗瓢勺、油盐酱醋影响审美。他做的菜也像他做的作品一样,数量少,品种也不多,但每次都有那么一两个特别有特点。
    热爱生活,在生活当中寻找诗意和审美,可生活并不全是诗意和审美。汪先生对此似乎毫无怨言,他身上那种知足常乐甚至逆来顺受的生活态度颇让我吃惊。很多人没有想到汪先生直到去世前也没有自己的房子。他一直住他太太施松卿的房子,先在白堆子,后在蒲黄榆,都是施在新华社的房子。后来他搬到虎坊桥福州会馆街的一幢大楼,这一次,老先生有了自己的画室,他可以尽情画他的画了,他刚搬进去的时候兴奋得画个通宵。原来是大儿子汪朗把自己分的房子给父母住。他在儿子的“大房子”走完他人生的最后的路程。  
                                    (选自2017年1月10日《文汇报》,略有删改)
    相关链接
    读着汪曾祺老去,一天天变老,是不懊悔的事情。76岁的汪曾祺已经定格在那里,而我在一天天地向他这个年龄接近,然后超越。而且,在我活得比他更老之后,更老的我还会读他,读汪曾祺,读高邮的汪曾祺,读扬州的汪曾祺,读中国的汪曾祺。他的文字永在,我们的阅读也永在,无论白天和夜晚。(王干)
    汪曾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上世纪80年代初,汪曾祺“重返”文坛,以老练精致素简的文风,开文坛之新风。在2016年5月出版的散文集《榆树村杂记》中,他以细腻敏锐的笔触,解析日常生活的雅洁与情致,以此安抚疲惫的心灵。他的文字,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让读者从中找到面对生活的雅趣,在嘈杂而迷茫的时代,给人一份特别的安静与平和。
                                        (高中梅,2016年11月9日《人民日报》)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汪曾祺热”使他开始释放出迷人而温和的光芒,这说明文坛渐渐消褪了浮躁,民族文化的自信正在重建起来。
    B.汪曾祺以其优美的文字、细腻敏锐的笔触、老练精致的文风,让年轻人重塑对汉语的信心、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C.汪曾祺的作品,写的都是极其平常的生活,平淡质朴,如话家常,没有波澜,也无戏剧性,却能使人心灵如洗。
    D.汪曾祺作品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寻找日常生活的诗意和雅趣,如《岁寒三友》《故里三陈》《榆树村杂记》等。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汪曾祺笔下的市井生活,沉闷而琐碎,有太多的烟火气和世俗味,却散发着无处不在的诗意,也最能见人性之美。
    B.汪曾祺不仅在作品中审美,使市井获得了诗意,让读者找到面对生活的雅趣,而且在其生活之中寻找诗意和审美。
    C.汪曾祺淡泊处世,知足常乐,逆来顺受,无论是对待日常的生活,还是对待文坛的毁誉,他都能做到“明净如水”。
    D.汪曾祺之所以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就是因为其作品在嘈杂而迷茫的时
      代,能给人一份特别的安静与平和。
    E.汪曾祺将民族性与现代性融为一体,将中国文人精神与民间文化传统有机结合,成为典型的中国叙事、中国腔调。 
    9. 如何理解“他的文字永在,我们的阅读也永在,无论白天和夜晚”这句话?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4分)
    答:
    答案:
    7. C “没有波澜,也无戏剧性”说法绝对,不合文意。原文说的是“汪曾祺在他的作品中,很少大波大澜,很少戏剧性……”
    8.  B、E(每项2分)。A 项,“汪曾祺笔下的市井生活,沉闷而琐碎,有太多的烟火气和世俗味”不合文意。原文说的是:“写市井生活,很容易沉闷,也很容易琐碎”“对于市井来说,中国文学少有描写,更少诗意的观照。这是因为市井生活和乡村生活相比,有着太多的烟火气,有着太多的世俗味”“他让诗意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市井,在他的笔下获得了诗意……”C项,“逆来顺受 ” 是贬义词,用来概括汪曾祺的性格和品质不妥,原文是在谈到他对房子的态度时说到“他身上那种知足常乐甚至逆来顺受的生活态度颇让我吃惊”,话里带有作者个人的猜度,不足为训。D项,强加因果。汪曾祺被誉为 “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原因可能很多,而不只是因为他的作品“诗意和审美”的特性。
    9. 要点示例:①这话表达了作者对汪曾祺的作品的喜爰与痴迷,以及对其人的倾慕敬佩之情。②“他的文字永在”,表现他的作品既有民族性,又有现代性,体现中国文人的精神,保有民间的文化传统,永远值得我们学习。③“我们的阅读也永在”表现读他的作品,可以拂去我们身上的浮尘,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从中找到面对生活的雅趣,在嘈杂而迷茫的时代,给人一份特别的安静与和平。(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