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院子里的杨绛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4-29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院子里的杨绛先生
    严欣久
    一
    初识钱钟书、杨绛先生是在1988年夏。那年,我刚调回北京,院子里的月季花开得正艳,婆婆吴瀚将每种颜色的月季剪下一根,扎了一把,要我送给钱钟书、杨绛夫妇。两位老人非常高兴,笑吟吟地把我迎进了屋。钱先生说:“你送我们礼物,我们也要送礼物给你。”说着取出一本《围城》,用毛笔写上“欣久同志览存钱钟书奉”,杨绛先生送了我一本她的译作《小癞子》,是用圆珠笔签的字。我真是喜出望外,连声道了好几声谢谢。见两位老人如此平易近人,我提出有机会想写写他们。这时,钱先生显得有些严肃起来,郑重地说:“不要,我们是朋友,不要搞这套东西。”我这才知道,他们谢绝一切采访,以集中精力做该做的事。
    二
    《我们仨》出版后,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出于对杨先生的尊重,有几天杨先生家的电话快打爆了,这位92岁的老人感到很疲惫。7月5日,她本要吃完晚饭散步时顺便到我家,看望一下我婆婆,并取一张她要的报纸,可那晚,她没来。阿姨来取报纸时说,杨先生太累了,一天接了太多的电话,又忙着查出班社要的资料,就不出来了。我们都很理解,也并未在意,谁知第二天晚上,杨先生在阿姨的陪同下真的来看望她的老学友了。我们说她客气,她则说,说了的事一定要做到。两位老人手拉着手坐到了一起,我和婆婆称赞《我们仨》写得好,真挚、感人,特别是第二部分最艺术化,非常打动人心。杨先生连声说:“谢谢,谢谢你们欣赏这本书。”
    三
    《我们仨》面世前,我在报上看来部分摘登,其中写道1949年,钱扬夫妇应聘于清华,杨先生考虑到爱女钱媛身体羸弱,需要恢复,决定让她休学,自己来教她初中的课程。我感到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杨先生是个文人,数理化也能教得了么?恰好那天看了文章,散步时遇见了杨先生,便问她,“您让钱媛休学,自己给她当老师,您年轻的时候理科一定很好吧?”杨先生笑了,说:“我上学的时候,家里人和老师都认为我是学理科的料呢,后来我选择了文科,老师们都感到很遗憾。”“那您为什么要从文呢?”“因为我喜欢文学,喜欢读书,而我父亲主张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杨先生的父亲杨荫杭就是江南有名的才子,精通音韵学,并是一位著名的律师,思想民主、激进,家传的博学,培养出杨先生这样的才女。“只要我对什么书表示兴趣,我父亲就把那部书放在我书桌上,假如我长期不读,那部书就不见了……”
    杨先生记忆力惊人,对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张勋复辟”、“五•四”运动都还有印象,尽管当时她还是个小孩子,由于她的父亲经常在家议论时政,在她幼小的心里也早早地萌发了民主与科学的种子。
    四
    杨先生很注意锻炼,只要天气好,她一定会出来走走。院子里的人说她能活130岁,她听了笑笑说:“活那么久太苦。”可见她对生死的豁达。
    杨先生散步时,遇上人总是笑眯眯地打招呼。她对小孩子尤为喜爱,见了孩子会停下脚步,与他们玩玩,遇上院子里的绿化员工,她也会提个建议,指出哪些树的布局不够合理,相互遮挡阳光,枝叶枯萎了,应该梳理,体力好的时候,杨先生有时也会走出院子,看休闲的老人放风筝,也要亲手放一放。
    我还知道的一件事就是,杨先生全力完成了钱先生的遗著遗稿出版善后之事,就捐出毕生积蓄给清华,设立了“好读书”基金,以激励好读书的年轻人,使好读书的精神永远承传下去。这里,我想引用一段杨先生《回忆我的父亲》的文字,以彰显杨先生的读书精神。“父亲一次问我:‘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我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我说,‘一星期都白活了……’”至今,她依然如此。
    (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节)
    4.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钱钟书夫妇拒绝接受采访,是因为他们认为朋友之间应该以诚相待,搞这套东西太虚伪。
    B.《我们仨》出版后,杨绛先生家的电话被打爆了,表明读者对杨绛先生很是尊重。
    C.本文介绍杨绛先生的父亲,不进丰富了传记的内容,更主要的是说明了杨先生成功的原因。
    D.杨绛先生从小就具有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即使年代很是久远,对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记忆犹新。
    5.这篇传记没有介绍传主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就,只选取生活中的几件小事来写并以“院子里的杨绛先生”为题,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6.杨绛先生在文中体现的“读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5分)
    答案:
    4.(3分)C 【解析】A项,他们谢绝一切采访,以集中精力做该做的事。B项,不只是尊重,还有对书籍的关注和喜爱。D项,不是记忆犹新而是“对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张勋复辟’‘五•四’运动都还有印象”。
    5.(4分)答案示例:①以小见大。从杨绛的生活小事中选材,凸显了杨绛的人格魅力;结构严谨,事件真实感人,吸引读者阅读。(2分)。②这篇传记的标题是“院子里的杨绛先生”,交代了传主事件的发生地点,点应全文,暗示了传主不计名利、平易近人的性格特征。(2分)
    6.(5分)参考示例:①心无旁骛的读书精神。(2分)为了有更多的时间读书,杨绛拒绝采访。(1分)联系自身实际(2分)②时时刻刻读书,以读书为乐的读书精神。(2分)上学的时候喜欢读书,一星期不读书等于白活(1分)联系自身实际(2分)
    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可首先从传记文本中概括出杨绛有哪些读书精神,写出相应启示,然后结合文本与现实,举出具体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即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