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学案 山 东 刘秀珍 【学习目标】 1.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 2.总结归纳战争造成的影响。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预习案】 【知识梳理】 考点1 鸦片战争 1.背景 (1)国际:英、法、美相继开展________,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2)国内:中国________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清政府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实行________政策。 (3)导火线: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 2.过程 (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在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2)扩展:1841年初,强占________,威逼广州。 (2)结束: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_______,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_______》。 (1)时间:1842年8月。 (2)内容:割_______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的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考点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拒绝。 2.经过 (1)1856年英军进攻________。 (2)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进逼天津。 (3)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________。 3.结果: (1)1858年签订《_______》: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_______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同行等。 (2)1860年签订《_______》: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_______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3)美俄两国也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他们签订不平等条约。 4.影响: (1)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基础练习】 1.近代史上,英国打开中国大门主要借助了鸦片、商品、炮舰。其先后顺序是( ) A.商品、鸦片、炮舰 B.鸦片、炮舰、商品 C.商品、炮舰、鸦片 D.炮舰、商品、鸦片 2.关于《南京条约》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100万银元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D.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近代上海被迫辟为通商口岸,与之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 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 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 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 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5.2009年2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说:“我深爱我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珍视传统而又开放兼容”。其中近代以来中国“历经磨难”与英国有关的史实有( ) ①发动两次鸦片战争 ②侵占香港地区 ③取得协定关税权 ④取得领事裁判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探究案】 一、鸦片战争 1.结合下列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2.阅读下列材料: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炮子谣》 (1)最早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其走私的原因是什么? (2)鸦片输入的危害是什么? (3)你认为当代青少年对毒品应持什么态度? 3.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因林则徐的禁烟而引起的,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就不会爆发鸦片战争,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假如你是当时的清朝皇帝,你有什么办法让中国在这次战争中获胜?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结合所学,分析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欧美各国在对华倾销商品的同时,还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1844年,茶的出口量达到53万担,超过战前最高出口量13万担……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物,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 【反馈案】 1.下列条款,最能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的是( ) A.割占香港岛 B.赔款2100万银元 C.协定关税 D.领事裁判权 2.《南京条约》签订后,欧洲资产阶级未能实现其向中国倾销工业品的愿望,主要原因是( ) A.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尚未打开 B.中国人民抵制洋货 C.列强争夺中国市场的矛盾尖锐 D.封建的自然经济对外国的商品入侵起一定的抵制作用 3.《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 )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4.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5.2007年是圆明园建园300周年。 1951年,周总理曾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留,地不要拨用了。”保留圆明园遗址,是因为它( ) ①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 ②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③具有热爱世界和平的教育功能 ④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土崩瓦解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 6.“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 B.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需要 C.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的需要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1.A 2.D 3.A 4.B 5.C 【反馈练习】1.C 2.D 3.C 4.D 5.D 6.B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