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

http://www.newdu.com 2018-12-03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
    山 东 刘秀珍
    
    【学习目标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变迁的史实。
    2.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因素。
    【知识梳理
    1.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原因:①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侵略的同时,西方文化渗透到国民生活中。②西方________的影响。③受维新派、革命派主张的影响。
    (2)表现:①衣:“洋布”“洋装”渐入中国百姓生活;中西合璧式服装________、旗袍、学生装等。②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店,________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③住:西方建筑式样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④风俗: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________”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________。⑤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沿袭下来。
    2.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新中国成立后:①人民当家作主②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③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
    (2)改革开放以后:①衣:服装颜色变为五彩缤纷,款式走向________。②食:到1987年,已基本解决了________问题;政府还提倡“________工程。③住:住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楼房比比皆是,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________工程”。④风俗:休闲方式多样化,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 
    【基础练习
    1.“黄金周”假日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它透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
    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               D.是几千年来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
    2.近代以来,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变化最大的城市是(   )
    A.北京                               B.上海       
    C.济南                               D.武昌
    3.最早促使中国近代社会风俗习惯变化的原因是(    )   
    A.西方列强的入侵                     B.清政府支持发展工商业
    C.西方民主革命思想                   D.康有为、孙中山的个人作用   
    4.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盛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5.1934年《申报》载“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哪一个不是成了洋货商店的好主顾,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差不多除了她们固有的中华血统的皮肉之外,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用品。连日常的食品,为了求精洁卫生的绝大理由,也积极的洋化起来,以期脱胎换骨,由黄皮肤黑眼珠渐渐地变成优生的雅利安或是斯拉夫的新种”。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互动探究
    问题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本课讲解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哪几大方面的变迁?
    问题2: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表
    现
    

    城
    市
    

    衣
    

    

    食
    

    

    住
    

    

    习俗
    

    

    农村
    

    

    特点
    

    

    问题3: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改革开放前)
    

    原因
    

    

    表现
    

    衣
    

    

    食
    

    

    住
    

    

    社会风尚
    

    

    特点
    

    

    问题4:改革开放以来
    

    原因
    

    

    表现
    

    衣
    

    

    食
    

    

    住
    

    

    社会风尚
    

    

    特点
    

    

    问题5:合作探究: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效果检测
    1.《申报》记载20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现象: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2.1902年6月26日《大公报》所刊登的一则征婚广告,引述如下:“近有南国志士某君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晓中西学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则征婚广告是迄今为止见诸报端的第一则未公开姓名的征婚广告,反映了此时中国人婚恋观的变化。下列对这一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
    ①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③近代中国政治运动的影响 ④人们思想的解放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在中国近代生活变迁中,“断发”较“放足”后起而先成,其原因有(    ) 
    ①受近代工业的影响 ②受反清革命思想的影响 ③“断发”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④男子的活动社会性更强 ⑤妇女所受的封建束缚更重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4.“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能够说明(    )
    

    时期
    

    所送嫁妆
    

    20世纪80年代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
    

    20世纪90年代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影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①保留了传统特色  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  ③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  ④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关于近代中国的剪辫子潮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剪辫子的潮流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生产关系推动的结果
    B.剪辫子问题生动地反映了在革命风潮的推动下社会风尚的剧烈震动
    C.剪辫子潮流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剪辫子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又会推动社会关系的变化
    6.《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其中1900~1909年为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1910~1919年为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1920~1929年为有身段的女人。导致这种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文化传入            
    B.社会政治的变革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
    7.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A 2.B 3.A 4.C 5.C
    【效果检测
    1.B 2.B 3.A 4.A 5.C 6.B 7.B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