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如何理解“阶级关系变动”

http://www.newdu.com 2018-12-03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如何理解“阶级关系变动”
    山东菏泽一中 庞爱斌
    高中历史教材多处涉及“阶级关系变动”这一概念,不少复习资料也涉及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就不能正确把握教材,正确回答问题。
    阶级关系发生很大变化,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一、阶级关系变动主要是指阶级之间关系的变动,即阶级之间的联系或斗争。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或缓和。如: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
    A.体现了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
    B.其合作基础是抗日反蒋
    C.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产物
    D.是蒋介石不抵抗政策造成的
    很明显这是一道多项选择题。BCD该选,问题是A该不该选?我们联系到大革命失败后,国内阶级关系和阶级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资产阶级跟随大资产阶级转到了反革命营垒,革命营垒里只剩下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而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促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化,民族资产阶级抗日倾向增长,一部分不满蒋介石政策的爱国将领举起了抗日反蒋旗帜,福建事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它表明在抗日反蒋的基础上,资产阶级的一部分和工农群众实现了联合。体现了阶级关系的变化,A项应选。
    二、阶级关系的变化也指阶级内部关系的变化,也就是指那个阶级由于经济的变化而引起的内部的分化。如: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A.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
    B.统治阶级注重选拔人才
    C.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D.选择人才标准日趋完善
    最佳选择应为A,因为科举制度的采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的结果,自从北魏推行均田制以来,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庶族地主经济也相应得到发展,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政治上要求得到应有的地位。隋唐以来,统治者通过科举制给他们一条政治出路。一方面,利用他们和士族门阀斗争,因为士族在地方上拥有很大权力,是潜在的分裂割据力量;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忠心拥戴中央。总之,科举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增强政治效率,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巩固起很大作用。而诸如统治阶级内部的经常火拼,争权夺利的斗争,严格地说不能看作阶级关系变动,如唐后期的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
    三、阶级关系的变动,也指新的阶级力量的产生和发展。如:商鞅变法从本质上反映了
    A.秦孝公想统一天下
    B.秦国奴隶反抗斗争的结果
    C.新兴地主的要求,阶级关系的变动
    D.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最佳选择应为C,因为商鞅变法是改变社会性质的一次改革,从根本上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经济要求。反映了秦国阶级关系的变动,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并掌握国家政权。
    四、阶级关系的变动,也涵盖以下内容。如:日本明治维新前阶级关系的变动主要反映有
    A.农民反幕府的斗争愈演愈烈
    B.商人、新兴地主成为新兴政治力量
    C.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
    D.资产阶级出现
    总之,考查阶级关系的变动,应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各阶级地位的变化,最终引起社会的剧变,推动社会的发展,这是主要的。另外,它也指阶级之间的联合或斗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