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概述 南开大学政治学系 刘丽珠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简写为GATT),简称关贸总协定, 关贸总协定的产生要从资本主义世界频繁的经济危机说起。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不断扩大,国内市场相对缩小,出现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促使资本家去争夺国外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这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但战争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战结束后,1920—1921年,1929—1933年发生了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损失惨重的资本家们痛定思痛,发现高关税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在国际贸易中竖起了铜墙铁壁。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征收关税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是可以保护本国的生产和国内市场。美国在建国初主张高关税制,就是为了保护独立后的本国制造商和国内工农业市场。1930年,美国制定了历史上最高的进口税率。美国实行高关税政策,外国商品很难进入美国市场;这引起了当时欧洲各国的反对,导致了一场激烈的“关税战”,关税水平越抬越高,国际贸易难以为继,严重阻碍了世界商品的流通,最终,恶果伴随着经济危机出现了,美国对外贸易下降70%,德国下降76%。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锐减。美国及时地吸取教训,在罗斯福总统当政时,把进出口商品的税率下降了50%。这一作法对发展本国经济、繁荣资本主义市场、缓和当时的经济危机起了很大作用。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美国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鉴于以往高关税的破坏作用,积极倡议建立一个必要的国际贸易组织,以便相互削减关税,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这样,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就应运而生了。 最初,关贸总协定是一个临时适用的过渡性安排,缔约方要建立的是正式的国际经济组织,但因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利益的尖锐冲突,建立正式国际组织困难重重,终被搁置,所以,关贸总协定自 关贸总协定的内容包括序言和四部分,原为34条,后增为38条。它所确立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贸易原则,关税保护原则,促进公平贸易原则,一般禁止数量限制,争端解决机制等。 关贸总协定作为国际经济组织,主要的工作方式是多边贸易谈判。每当贸易保护主义和关税水平高涨时,在关贸总协定的主持下,缔约各方要举行多边贸易谈判,以制止高关税的发展及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自关贸总协定签定以来,共进行了八个回合的多边谈判。前七轮谈判大幅度降低了关税水平。随着关税水平的降低,关税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作用越来越小,一些国家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本国利益,悄悄出台了一些非关税保护政策,形成新的贸易壁垒,即国家利用配给进口许可证、管制外汇等手段设置的国际贸易的障碍。因此,在多边贸易谈判中,就非关税贸易壁垒也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1986年9月发起的第八轮乌拉圭回合谈判是持续时间最长、谈判议题最多、矛盾最复杂的一次多边贸易谈判。由于发达国家之间利益的尖锐对立,谈判几度搁浅。直到1994年在多方努力和妥协下结束了谈判。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关贸总协定自 虽然关贸总协定的历史使命已经终结,但它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功绩不可磨灭,对世界贸易体制的不断成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大幅度削减了关税。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之前,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下降到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下降到13%。乌拉圭回合谈判后,各缔约国的关税再次大幅度下降。第二,削减了其他各种非关税壁垒。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把“非关税措施”列入议题进行谈判,并制定出一些守则来对非关税壁垒加以约束。第三,为各国、特别是为解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在经贸上的矛盾提供了谈判的场所和对话的机会。关贸总协定在解决矛盾、消除纠纷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特别是在消除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歧视方面。在第七回合的谈判中,经过发展中国家的努力,增列了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优惠和出口利益方面的条款。最后,关贸总协定保障了国际贸易环境的稳定性。根据规定,关贸总协定全体缔约方通过承诺关税减让,为世界贸易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可以预见的基础和环境。 中国与关贸总协定的关系十分密切。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原始缔约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台湾当局于1950年3月非法宣布退出关贸总协定,1965年又以观察员的身份列席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大会。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关贸总协定于同年取消了台湾当局的观察员资格。1982年,中国政府获得观察员资格,并开始派团列席缔约国大会。1986年7月,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从此开始漫长的“复关”谈判。由于少数缔约方的无理阻挠、过分要求,致使“复关”没有成功。1995年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后,中国开始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1999年11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分别与美国、加拿大签署了关于中国“入世”的双边协议。中国离世贸组织的大门越来越近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