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 江苏省无锡市北高中(214044)季晓燕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试验本)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体现了“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的时代特色,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在编排上,突出了事件的阶段特征,强调了对历史事件宏观、整体的把握。在《中法战争》这一节中,教材把以往在引言中的“边疆地区的新危机”编入了正文,并且提法有些变化。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边疆地区新危机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边疆地区新危机的背景 这是列强侵华的第二阶段。19世纪70年代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列强一方面仍旧对落后国家进行商品输出,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投资场所渐趋饱和,他们疯狂地对外资本输出和掠夺殖民地,中国的邻邦和边疆地区就成为他们争夺的主要目标。从国内来看,两次鸦片战争暴露出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投降妥协。进一步刺激了列强的贪欲。所以,中国边疆地区在19世纪70、80年代出现了严重危机。 二、边疆地区新危机的表现 西北边疆:阿古柏势力的入侵给我国西北边疆造成一定危机,但并不能算新危机的表现。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的大背景是:19世纪70年代后,主要的侵略国应指资本主义国家,而中亚浩罕国是一个封建汗国。这里正确的理解应是:继阿古柏势力入侵新疆后,俄、英竞相支持、勾结实是利用阿古柏,把它作为肢解新疆的工具,致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破坏,国土进一步被分割,西北边疆出现了严重危机。 西南边疆:除了英国侵入西藏,法国侵略越南给我国边疆也造成了深重的危机,中法战争就是这一危机的延伸和发展。战争的最终结局使西南门户大开,进一步加深了西南边疆的危机。 三、边疆地区新危机的结果 俄、英利用阿古柏分裂中国领土,酿成西北边疆危机。中国先是主动军事出击,收复南疆;再是积极外交斡旋:曾纪泽赴俄谈判、左宗棠军事配合,最后收回被俄国占领的伊犁。这充分说明:只要中国竭力抗击,外交态度坚决,还是能取得一定成效的。但西南边疆,清政府求和,“英国势力侵入西藏”;东南边疆,英美“调停”,最后“日本勒索白银50万两”。由此,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妥协退让进一步暴露无遗。所以,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是不可避免的。不推翻腐败的封建的政府,不根除腐朽的封建制度,中国根本无法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四、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首先,比较起列强侵华的第一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给我边疆造成的危机而言,地域更广。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至边疆新危机,经历了从东南沿海,北部沿海、东北,再到东南、西北、西南,一个由沿海到内地的过程,促成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危机四伏”。其次,出现了新的侵略国家。鸦片战争,英国充当了急先锋,法美相拥而至;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是元凶,美俄是帮凶。其中,英法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而俄国经济发展落后但侵略成性。19世纪70、80年代的边疆危机中,出现了新的侵略国──日本,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才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所以,后起资本主义国家迅速走入侵略者的行列,也成为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再次,从背景、中法战争的结果可以看出,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由以往的商品输出为主逐渐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个特点,在19世纪末发展得更为明显,成为列强的普遍要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