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北伐战争开始国民党的分裂和夺取活动

http://www.newdu.com 2018-12-03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北伐战争开始国民党的分裂和夺取活动
    山东肥城第一中学 李海军 宿茂伟 山东肥城第六中学 韩爱丽
    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虽然,统一战线内部的四个阶级在反帝反封建问题上目标基本一致,能够团结合作,但他们在革命方式方法、革命的程度和前途等具体问题上存在原则分歧,这就决定了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具体来说,革命统一战线内部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左、中、右派的区别和斗争。以共产党人和廖仲恺为代表的国民党人是左派,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冯自由、邓泽如、邹鲁、谢持等元老为首的势力是右派,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右翼;夹在二者中间的是中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由于统一战线内部的分化,一些原来站在中派,甚至左派一边的人物,变成了新右派,而原来的右派就被称为老右派。
    随着革命向纵深发展,国民党左、右两派围绕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和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产生的分歧和斗争日益尖锐。早在国民党改组后不久,右派邓泽如、张继、谢持就向国民党中央提出《弹劾共产党案》,但遭到国民党中央的拒绝。然而,孙中山逝世后,这些右派又立即活动。他们首先将仇恨的目标集中于坚决执行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于1925年8月20日雇杀手将之刺杀。廖案发生后,国民党中央成立了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组成的特别委员会,负责处理此案。通过调查,发现外交部长胡汉民和军政部长兼粤军总司令许崇智涉嫌此案,蒋介石趁机将之驱逐出广东,以减少自己的竞争对手。此后,老右派先后离开广东北上,从事新的阴谋活动。
    1925年11月23日,到达北京的邹鲁、谢持、林森、张继等12名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监察委员,在西山碧云寺非法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史称西山会议。通过了《取消共产党在本党之党籍案》、《顾问鲍罗廷解雇案》等一系列反对三大政策的决议案。会后,他们在上海另立中央,成立非法“国民党中央党部”,并以《民国日报》为阵地,进行反革命活动,形成一个公开的反革命集团,即西山会议派。西山会议派的反革命分裂活动,立即遭到革命党人的强烈谴责。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重申了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并通过《弹劾西山会议决议案》,决定将谢持、邹鲁二人“永远开除党籍”,对林森、居正等12人给予警告处分,对戴季陶则“促其猛省,不可一误再误”。这样,沉重打击了国民党老右派。但是,由于鲍罗廷和陈独秀的妥协,蒋介石及新右派权力得到加强,使革命留下了最大的隐患。
    国民党“二大”以后,蒋介石的反革命野心急剧膨胀,成为国民党新右派的代表。如果说国民党老右派是公开反对革命的话,那么,新右派则是打着三民主义的旗号,从革命阵营内部来篡夺领导权,其理论基础便是戴季陶主义,主要内容包括:(1)用孔孟之道曲解孙中山思想,把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说成是中国两千年来儒家的正统思想。(2)攻击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鼓吹阶级调和,反对暴力革命。(3)反对三大政策,要求共产党员退出国民党。但戴季陶主义刚一出笼便遭到共产党人的攻击,国民党“二大”也对戴进行弹劾。戴季陶不得不退缩,但戴季陶主义仍然成为新右派的理论基础。
    蒋介石从黄埔军校的创办开始,表面上赞成革命,但反共反苏思想却根深蒂固。最初几次图谋排挤共产党,都被周恩来顶住了,于是他继续寻找借口。1926年春,以蒋介石为靠山的孙文主义学会分子,四处散布共产党要暴动的谎言,弄得人心惶惶。在这种人为的紧张气氛下,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终于发生。3月18日,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向海军局传达蒋介石的命令:“迅速派兵舰两艘,开赴黄埔,听候差遣”。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人李之龙立即派出“中山”、“宝壁”二舰前往。当二舰开至黄埔时,蒋介石却否认有调舰命令,经请示他之后,中山舰开回广州。孙文主义学会分子乘机造谣,说中山舰“无故开动”,是“阴谋”、“作乱”、“要赶出蒋介石,推翻国民政府”等等。蒋介石乘机于20日清晨,背着中央,以“共产党阴谋暴动”为借口,悍然调动大批军警,戒严广州,逮捕李之龙,包围苏联顾问住所和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了两处枪械,扣留黄埔军校和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这就是“中山舰事件”。事件引起革命党人的不满,共产党人毛泽东、陈延年、周恩来等则主张对蒋介石进行反击,削其兵权,开除党籍,但陈独秀和苏联顾问竟采取妥协退让方针,按照蒋介石的要求,让黄埔军校和第一军中的250多名共产党全部退出,并辞退部分苏联顾问。“中山舰事件”是国共关系发展中的重要转折,通过这一事件,蒋介石不仅打击了中国共产党,还打击了国民党左派,并大大加强了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不久,蒋介石又排挤了地位比他高的汪精卫,当上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进一步掌握了国民党的军权。
    那时候,蒋介石的羽毛尚未丰满,还不敢和中国共产党完全决裂,于是,又暗地加紧策划打击共产党的新阴谋,1926年5月15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二届二中全会,蒋介石等以改善国共关系为名,提出一系列“整理党务案”,其中规定:共产党须将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在高级党部(中央党部、省党部、特别党部)任执行委员时,其数额不得超过该党部执行委员数的三分之一”;凡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不得充任本党中央机关之部长”,共产党对参加国民党的共产党员“所发布之一切训令,应先交联席会议通过”等等。显而易见,这是一个全面限制和打击共产党的反革命提案。中共中央接受鲍罗廷的意见,继续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没有表示异议”,《整理党务案》被顺利通过了。会后,蒋介石立即把他的把兄弟、右派张静江捧出来,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原来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的共产党员,包括组织部长谭平山、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农民部长林伯渠,全部离职,换上了国民党右派分子,蒋介石本人出任组织部长和军人部长。6月4日,蒋介石又经国民党中央任命自己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统帅陆、海、空各军。
    这样,在中共中央的节节退让下,蒋介石通过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将共产党人排挤出国民党中央领导机关,实现了他篡夺军权和党权的阴谋,尽管他仍在继续要“革命”、“联共”的花招,他还需要共产党帮助他打天下,但可以看出,北伐战争一开始就潜伏着严重的危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