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测试题 恩施清江外国语学校地理组 田 俊 一、选择题 下图为黄河河口处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内分配图,读图完成1~3题。 1.如图所示,径流量和输沙量最大的月份是 (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造成径流量和输沙量异常增大的原因是 ( ) A.洪水 B.风暴潮 C.调水调沙 D.水土流失 3.图示径流量和输沙量异常增大的现象,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 A.河床变深 B.河流含沙量变小 C.河口后退 D.扩大灌溉面积 解析:读图可知径流量和输沙量最大的月份是7月。7月份径流量和输沙量异常增大,是调水调沙实验造成的,是人为影响的结果,不是自然灾害造成的。调水调沙的目的是减少泥沙在河道的淤积,使泥沙入海,可能造成的影响是河床变深。在此过程中,河流的含沙量增大,河口泥沙淤积速度加快。 答案:1.C 2.C 3.A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回答4~5题。 4.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经济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防洪是流域治理的核心 B.拥有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 C.工业以高能耗的机电、塑胶等工业为骨干 D.农业以发展温室蔬菜生产为主 解析:河流的梯级开发是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大力发展水电、火电和核电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促进了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能耗工业的发展。农业以种植棉花、马铃薯和蔬菜为主。 答案:B 5.科学合理地进行区域资源开发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历史进程的叙述,合理的是 ( ) A.18世纪下半叶,它成为较发达的棉花、马铃薯、蔬菜产区 B.18世纪末,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C.19世纪30年代初,它成为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D.19世纪40年代,美国开始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该流域 解析:田纳西河流域18世纪下半叶是较为发达的棉花、马铃薯、蔬菜产区,19世纪后期的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到20世纪30年代成为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并开始实施流域内综合开发。 答案:A 新华网2009年10月23日电 正在进行175米试验性蓄水的三峡工程蓄水进展顺利,三峡工程坝前水位23日成功突破170米。相关部门在水位升高后,对三峡库区水域变化对气候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据此完成6~7题。 6.水位升高后,三峡库区20千米以内地区气温表现为冬升夏降,其主要原因是 ( ) A.大坝阻挡了冬季风 B.大坝阻挡了夏季风 C.水体热容量大 D.阴雨天气增加 解析:水的比热容大,具有调节气温的作用。 答案:C 7.三峡库区水域变化引起的降水变化表现为在库区稍减,远处稍有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A.水面全年有下沉气流,降水减少 B.附近陆地全年有上升气流,降水增加 C.夏季水面温度低,有下沉气流,降水减少 D.冬季附近陆地温度高,有上升气流,降水增加 解析:降水的变化主要与大气中水汽含量和大气运动有关,我国的降水集中于夏季,夏季库区气温较周围地区低,气流下沉,降水减少,而周围地区因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气流上升,温度降低,降水量增加;冬季库区气温较周围地区高,气流上升,降水增加。 答案:C 我国的黄河流域存在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其中水土流失是头号问题。因此,我国也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读“黄河流域水系图”,联系课本所学的河流的综合开发知识,回答8~10题。 8.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 A.黄河流域流程长 B.黄河流经地区植被少,地表祼露,降水少而且不均,暴雨集中 C.黄河流经地区降水少,而且不均匀,暴雨不集中 D.黄河流经地区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 解析: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包括:(1)黄河流域大多流经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植被覆盖率低。(2)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3)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河流经地区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属人为原因。 答案:B 9.教材中提到的田纳西河流域出现的生态问题,你认为同黄河流域相同的地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土地退化 B.植被破坏 C.水质污染 D.都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解析: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田纳西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土地退化、植被破坏和环境污染等,而矿产资源的多少不属于生态问题,并且两个流域的矿产资源都很丰富。 答案:D 10.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对于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有借鉴意义的地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防洪 B.发电,提高水质 C.土地合理利用 D.可以防洪、发电、土地合理利用,但是没有提高水质 解析: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和土地利用等方面。 答案:D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1~13题。 11.能正确反映图中沿a~b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的是 ( ) 解析:a~b剖面图,可找出a~b剖面图相交的第一条等高线,然后找出此剖面图经过的最高点、最低点与之相交的最后一条等高线,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B 12.建设图中水利枢纽的首要目标是 ( ) A.发电 B.航运 C.防洪 D.灌溉 解析:根据位置可知,该水利枢纽为三峡工程,首要目标是防洪。 答案:C 13.有关图中区域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图中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亚热带季雨林为主 ②地处山区,多生产力低下的坡耕地 ③经济发展水平高,资源开发程度低 ④地形条件复杂,旅游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图中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地多,平地少,且耕地较贫乏,经济发展落后。 答案:B 下图为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解析:根据该河流的剖面图可知,c处河流的落差大,因此该处水力资源丰富,是修建大坝的理想位置。 答案:C 15.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美化环境 解析:从图中可知,M河流域的上、中游位于山地、丘陵区,落差较大,故在该河流域植树造林,可以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答案:C 16.下图为我国渭河流域图。若在图中A处建一水电站,则对渭河的影响有 ( ) ①流速降低 ②泥沙淤积加快 ③水位升高,河流水面变宽 ④水量减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建水电站的位置在渭河的下游地区,水电站的建设会使渭河的流速减慢,同时泥沙淤积加快,泥沙的淤积会使河床抬升,水位升高。 答案:A 17.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如果在A河段建设大型水电工程,可能会造成的环境影响是 ( ) A.河流的年径流量明显减小 B.河流的泥沙下泄量显著增大 C.库区地下水位降低 D.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减小 解析:河流径流量的大小与流域的补给水源有关,故A选项错误;水库的建设会使库区的地下水位上升,故C选项错误;大型水电工程建设有可能增加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故D选项错误。 答案:B 18.(2010·上海地理)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地形区的气候特点。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气候广布,湿热的气候不适宜居住。 答案:B (2010·全国卷Ⅱ)下图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图,回答第12题。 19.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 ) 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 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 解析:本题考查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图中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幅度要大于径流量的变化幅度,故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故选C。 答案:C (2012·北京丰台区一模)读下图,回答第20题。 20.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河流有凌汛现象,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B.②河流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且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C.③河径流季节变化大,流域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①③所示河段以侧蚀为主,水能可实现阶梯式开发 解析:①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由于其流经区主要是平原,水能不能实现阶梯式开发,故A、D选项错误;③河流域的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故C选项错误;②河流是澜沧江,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注入太平洋,因此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 答案:B (2012·福州质检)读我国东南沿海某流域等流时线图(等流时线是流域内地表径流汇流到河口时间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回答第21题。 21.由图可知 ( ) A.该河流干流的流向为由东南向西北 B.该河流域S1、S2、S3范围中,河床坡度较缓的是S3 C.该河流干流长度约为20千米 D.该图不能为防洪提供决策参考 解析:本题以河流为背景考查考生对等值线的判读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S3区域面积较小,地表径流汇流到河口时间很短,距河口较近,可知该区域河床坡度较缓。故B选项正确。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22.在流域的开发过程中,人口数量、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必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影响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趋势。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下图是汾河上游流域的区位以及地形示意图。 材料2:下表是汾河上游流域自西汉到清代人口、经济以及环境状况表。
(1)该流域的河谷特征是 ;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是 (填字母)。 A.森林 B.森林、草原 C.草原 D.草原、荒漠 (2)该流域蕴藏的矿产资源最可能是 。 A.铁矿 B.石油 C.煤炭 D.铜矿 (3)该流域人口、经济、环境三者从可持续到不可持续发展剧变发生在 时期,简述人口、经济、环境之间关系发生的变化。 (4)该流域的地理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是 。 解析:汾河是穿行于黄土高原之中,两边临山地,河谷形态表现为峡谷;所在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区,有一定的降水量,植被为森林和草原。所在省区山西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从图中数字的变化可以读出,发生剧变的是清代,因人口剧增,导致大量开荒垦殖,造成一系列的后果,到现在,由于植被保护较差,加上黄土高原地区本身的特点,水土流失严重。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貌。 答案: (1)峡谷 B (2)C (3)清朝 人口数量大增,粮食需求量大增,农业生产从畜牧业向种植业转变;大量开 垦荒山、草坡、毁林开矿,山区植被大幅减少,水土流失加重;耕地生产力逐步降低,粮食产量下降,人口贫困。人口、粮食、耕地、贫困之间逐步进入恶性循环。 (4)河流含沙量大、地表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率增加、植被锐减 23.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M河是 ,乙图中的N河是 。 (2)M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梯级开发,原因是什么? (3)N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是 ,分析此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有哪些? (4)N河流域开发治理与M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 解析:本题通过田纳西河与长江流域进行比较,重在考查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和治理。由题干知:①甲图中M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为田纳西河流域,乙图中N河流域(结合经纬度位置判断)为长江流域。②M、N河流域都得到了开发利用,梯级开发是M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目的是实现流域内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③N河上最大的水利枢纽是长江三峡,在流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与M河有相似之处。 答案: (1)田纳西河 长江 (2)①梯级开发分段修建水库和船闸,能改善不稳定径流,使各段水位相对平稳,利于通航。②水库建成之后,可以抵御洪涝灾害,蓄水后利用落差可以发电,电力充足用于冶金工业,既保护了森林,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③水源充足,小气候得以改善,地力和植被都可以得到恢复。反过来,植被得到恢复,又可以改善不稳定径流。④水库储存的水源,可以解决农业灌溉所需,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3)长江三峡 气候:巫山以上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有丰富的降水和冰雪融水。地势: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系:长江上游有众多源远流长的支流,水系庞大。 (4)①通过兴修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②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③立足于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④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等。 24.(探究性学习)黄河,既是一条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的自然河,又是一条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母亲河,母亲二字本身就包含着丰厚的人文内涵。所以,对黄河的开发,应把自然与人文资源统一起来,尽可能做到二者的完美结合。2010年某大学几个家乡位于黄河流域的同学,利用假期对黄河进行了综合调查,下面是他们通过调查得到的资料,分析调查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黄河流域主要水文站的含沙量。
材料二:黄河流域及主要水文站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的北麓,河口镇和旧孟津将黄河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河段从青海省的东部起,穿行在峡谷之中,两岸山势陡峻,水流湍急,落差集中,峡谷与盆地相间,地形地质条件好,河水含沙量小,这一段有支流洮河和湟水等汇入,水量逐渐增加到黄河总水量的70%;黄河流出青铜峡后,进入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水流平稳。 (1)黄河中游自________站至________站含沙量陡增,这对下游地区会产生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中游应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是______。 (2)根据材料三,说明黄河上游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哪些? (3)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如果要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泥沙含量大会造成泥沙淤积,不利于通航和防汛,中游地区可以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加以治理;黄河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是开发的重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煤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主要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两方面采取措施。 答案:(1)河口镇 三门峡 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不利于防汛和航运 植树种草,修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2)水能(的梯级)开发。(3)依托现有的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