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中的张国焘和刘仁静 山 东 徐 杰 张国焘,江西省萍乡县(今萍乡市)人,1897年11月出生,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刘仁静,湖北省应城城关人,1902年3月出生,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他们都是热血爱国青年,参加了五四运动,1921年作为北京代表出席了中共一大。就让我们回到1919年5月4日,感受那个令人热血奔涌的年代。 1919年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国家罔顾中国战胜国的事实,做出把战败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的决议。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北京师范大学)、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派代表参加。会议先由《京报》社长、北大新闻学讲师邵飘萍报告巴黎和会上讨论山东问题的经过和当前的形势。学生情绪激昂,手写血书,号召大家奋起救国。最后定出四条办法:1.联合各界,一致力争。2.通电巴黎专使,坚决不签字。3.通电全国,将于7月7日国耻纪念日举行游行示威。4.定于5月4日齐集天安门前,举行学界大示威。 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多名学生,挥舞着小旗,高举标语牌,上写“还我青岛”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等,在天安门前汇集。学生们不顾军警和教育部官员的阻挠,纷纷发表演说,痛斥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和亲日派官僚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卖国行径。 张国焘是北京学生联合会讲演部部长,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运动中,与邓中夏、黄日葵、高君宇等人起了核心领导作用,被选为北京大学干事会干事,这就有更多的机会出现于学生运动的前列。张国焘在讲演活动中积极负责,慷慨激昂,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使他成为不可否认的学生运动领袖之一。5月4日,张国焘紧跟李大钊,走在学生队伍中间,奔向东交民巷,然后又奔向赵家楼胡同卖国贼曹汝霖家,曹家把守严密,大门紧锁,愤怒的学生打碎玻璃,一个瘦小的学生骑在同学的肩膀上,钻进曹宅。门打开后,学生冲了进去,于是历史上出现了“火烧赵家楼” “痛打章宗祥”的典故。 那个瘦小的学生就是刘仁静。1919年,刘仁静17岁,虽然年纪小,但是倔强有主见,敢笑敢怒不怕事。他积极参加校园中的各种学生会议,十分活跃,与同学们一道,向群众宣传,号召广大人民群众起来斗争。5月4日,当游行队伍到达曹宅后,他非常机智地骑在同学匡互生的肩膀上,打开了大门。 6月2日,张国焘亲自率十几名同学到天安门一带闹市区发表演讲,与同前来干涉的警察发生冲突。张国焘等皆被捕入狱,出狱后,转入北大哲学系就读。 6月3日学生继续进行街头演讲,刘仁静被警方逮捕。17岁的刘仁静面对铁窗生活,毫不畏惧,李大钊夸他“小小年纪肯奋斗!”刑满释放后,刘仁静回校继续读书,并转入哲学系学习。 1920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3人,在北京大学成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经罗章龙的介绍,刘仁静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刘仁静荣幸地被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推选为“一大”代表,和张国焘一起出席了党的“一大”会议。 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张国焘为了一己之利,叛党投敌,从事反共活动,1949年逃往香港。1966年, 张国焘匆匆离开香港,移居加拿大。1979年,客死他乡。 1926年刘仁静去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成为托派,他人生的航船偏离了航向,1929年被开除出党。1939年,随着国民党撤离到重庆。抗战胜利后,刘仁静回到上海,担任特务刊物《和平与统一》的主编。1951年下半年,组织上安排他到人民出版社任编辑,直到退休。1987年死于车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