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析:必修1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河南镇平第一高中 刘秀玲 一、学法指导 1.在方法思路上可采取按阶段和按线索学习两种方法。按阶段学习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界分两个阶段。九一八事变前,按国共两党的活动分两条线索复习;九一八事变后,则按照日本侵华加剧和国共两党的政策、关系变化这样的思路学习。若按线索学习,则按照国民党的活动、共产党的活动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三大线索复习。 2.要结合世界史内容加深对本单元内容的认识,如1929—1933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世界法西斯势力发展及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影响(“左”倾错误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提出);美日关系变化对国共关系的影响。 二、知识结构 ![]() 三、重难点突破 1.“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实践过程 (1)井冈山的星火: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经过半年创建了根据地。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成立工农红军第四军。 (2)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力量达到10万人。 (3)根据地的巩固:①军事上:1930年底到1931年秋,粉碎敌人三次反革命“围剿”。 ②经济上:土地革命(路线、意义),赢得了群众基础。经济建设,巩固了红军政权。③政权上: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2.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红军长征初期的严重损失表明中国革命已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引起党的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怀疑、不满。 (2)突破湘江封锁线,红军锐减到3万多人之后,不满情绪达到顶点。在成功与失败的比较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指挥的正确,要求改变领导的愿望日益强烈。 (3)转兵贵州是中央红军在长征中战略方针的第一次改变,避免了红军的覆灭,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条件。 3.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其一,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统治,遵义会议的召开和会议作出的决定,体现了毛泽东在这次纠正党内重大错误的问题上,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 其二,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独立解决党中央领导机关改组问题;改变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做法,实际上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全局上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政党,完全可以独立地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其三,遵义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力量极度削弱,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的危急关头召开的,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正是由于这一转折,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线阵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四、易混易错点辨析 1.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 【例】遵义会议之所以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A.使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取消了李德、博古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C.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问题 D.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史实的比较分析能力。遵义会议前党的重要决策都是由共产国际直接策划,在解决问题时都曾出现过“左”或右的倾向,而遵义会议与此前的重要会议比较,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就是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答案:C 2.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 【例】经过土地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是 ①分到了田地 ②分到了地主的全部财产 ③摆脱了封建剥削和债务 ④摆脱了政治压迫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在解答时可用排除法。1931年制订的土地革命路线明确规定,消灭地主阶级,但并没有规定没收地主的一切财产,也就是说还要给地主留够维持其生存的生活资料。因此,凡是带②的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 五、体验高考 1.(2008重庆卷,20)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打土豪,分田地 ②兴修水利 ③开展大生产运动 ④兴办工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打土豪,分田地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政策,排除①。为克服经济上的困难,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排除③。为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党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同时,根据地还兴办了一些工业,包括军需工业和民用工业,故选C。 答案:C 2.(2008四川文综卷,18)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A.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给农民,允许土地买卖, B.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给农民,不允许土地买卖 C.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 D.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解析: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由此可以看出是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的所有权,故选D。 答案:D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根据图片明确党的政策是针对封建势力和反动势力、反动武装等,拥护工人利益,武装工农群众,由播撒革命火种可知是长征,故选土地革命时期。本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答案:B 4.(2007上海单科A,10)针对党内“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最先建立的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川陕革命根据地 D.川陕甘革命根据地 解析: 1927年秋收起义攻打长沙、损失严重,后经过文家市决策,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革命政权,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到1930年夏,全国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渐发展成为燎原之势。故答案只能选B。 答案:B 5.(2007 广东文科基础,24)“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于 A.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B.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解析: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将工农武装带到井冈山地区,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共逐渐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答案:B 6.(2006 广东大综合)口号通常是对某种政治思想主张的高度概括。符合这些口号提出的时间顺序的选项是 ( ) ①“扶清灭洋” ②“师夷长技以自强” ③“攘外必先安内” ④“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解析: ①是义和团口号,19世纪末期;②是洋务派口号,19世纪60年代;③是蒋介石的政策,20世纪30年代;④是五四运动口号,1919年。故选D。 答案:D 作者简介:刘秀玲,中学一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从教以来,教学成绩优异,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近两年来,致力于高考研究,成果显著,在报刊杂志等刊物上已公开发表面向学生的文章300余篇,主编参编十几部教辅资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