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导与练 江 西 王笑开 【重点讲解】 一、1931~1937年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中华民族面临的危机空前严重;蒋介石对日本侵略一味妥协退让,压制全国人民的抗日活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宣传与领导。 2.特点 (1)广泛性(区域和阶层):区域广,波及东北、华北、上海、福建等地。各阶层各党派都投身其中。东北军民;学生;国民党爱国力量;许多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这次运动的群众基础十分广泛。 (2)抗日与反蒋相结合。(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抗日必反蒋) (3)艰巨性。 3.影响 (1)打击了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的阴谋和企图灭亡中国的野心。(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3)促使国共两党调整政策,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4)促使中国政局由内战、对峙到合作抗日的转变,为实现全民族抗战作了准备。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1.过程 (1)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瓦窑堡会议,确定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4)西安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5)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包括的内容有:①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②八一三事变第二天,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抗战。③八一三事变后,国共两党达成协议,红军接受改编。④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特点 (1)具有广泛的民族性,是全民族广泛而长期的合作。 (2)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这一特点,加重了统一战线的不稳定性,给统一战线的巩固增加了困难。 (3)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国民党掌握着全国政权和军队,中国共产党只掌握局部政权,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是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4)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它们之间的斗争贯穿于抗日战争始终。 (5)双重性。从斗争性质来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三、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取胜的原因 1.特点 (1)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连成一体。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前期积极,后期消极是正面战场的特征,而敌后根据地则始终如一。两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差距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也决定了统一战线内部存在尖锐斗争。 (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做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摇、不退缩,决定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 (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是所有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2.取胜的原因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 (2)中国人民长期的、团结的、全民族(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战,对打败日本、取得抗战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中国共产党努力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使抗战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4)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难点分析】 一、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区别和联系
二、比较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主要有:
【学法导航】 1.本课史实较多,内容丰富,学生接触的影视题材较多。线索也明显,围绕着侵华史和抗争史两条主线进行叙述,知识结构也相对明显。对于列强侵华,要分析其原因、危害和影响、认识等。对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本主要选取不同时期的典型事迹,从不同的角度,说明面对列强的侵略,无论是政府官兵还是民众百姓,尽管形式不同,手段不一,但都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为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的主权进行英勇的斗争。 2.在抗日战争中,包括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的抗日这两方面。学习这段历史,学生要将自己置身于抗日战争这一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日这两方面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宏观和微观的关系,积极发现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对本课内容的掌握,也可以按抗日战争的三个发展阶段,即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并按国民党、共产党和日本三条主线,进行“分段”(抗战三阶段)和“归类”(国民党、共产党和日本)的综合整理。如果能进行书面总结,将会大大有利于对这个阶段历史的宏观把握。 【热点追踪】 纪念抗战胜利66周年暨日本侵华罪证展开展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九一八事变”80周年暨日本侵华罪证展2011年9月18日上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展览将持续到2012年3月31日。 此次展览共分“历史照片中的见证”、“战争遗物的折射”、“反对侵略祈愿和平”三部分,展出600余件文物,133张照片。 展览第一部分主要以图片反映日军侵华的罪证,分四组,分别是“侵略狂热”、“狂轰滥炸”、“断壁残垣”、兽类行径。第二部分分为“野心昭彰的侵略地图”、“侵略缩影的画报画刊”、“鼓噪侵略战争的书刊”、“侵华日军的武器装备”、“虚妄的宣传品纪念品”、“贪婪的资源控制与经济掠夺”、“‘共存共荣’”旗号下的殖民统治。第三部分反映了日本各界爱好和平的人士以各种方式表达反对侵略、祈愿和平的心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沈强告诉记者,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当时日本主要新闻媒体如每日新闻社、日日新闻社等均派有随军记者到达中国,报道侵华日军在中国的战斗经历。日本战败前,日本政府要求销毁所有对日本不利的档案,数千万份日本罪行记录被付之一炬。 【小资料】 中国军人的楷模──抗战军魂张自忠 张自忠(1891~1940),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字荩忱,山东临清市唐元村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 张自忠将军是强硬的抗日派将领,与日本人不共戴天,他一生身经百战,这里只说说他与日本人的最后一战。1940年5月,敌人又集结重兵再犯襄樊。张将军指挥部队扼守襄河与敌对峙,张自忠部队在方家集已打了一次胜仗。假若换了一个普通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原可以敷衍过去。但张将军不是那种人,决心要渡河找敌人打,当时他能控制的部队只有3个团,其余部队均分散各隘口,不能抽调,本来不应当冒险出击,但是张将军却不顾一切,决心和敌人决一死战,渡河后在番瓜店与敌人遭遇,双方兵力悬殊,武器更不如,但张将军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奋勇进攻。激战达九昼夜,敌人伤亡惨重,不晓得这支中国部队何以这样能打,后来听说其中有张将军在,增援反扑,务期要消灭张将军所部,以绝后患,最后张将军所部被围于番瓜店之十里长山,敌人以飞机大炮配合轰击,弹如雨下。五月十六日一天之内,从早战到晚上,张将军所部伤亡殆尽,将军身中六弹,屡次倒地,屡次爬起继续杀敌。 这一仗,张将军虽不幸战死,国军损失了3个团,但敌人所付出的代价就更大了。从五月一日至十六日之战果,计伤毙敌四万五千人以上,缴获大炮六十余门,马二千余匹,战车七十余辆,汽车四百余辆。张自忠将军是抗战期间唯一阵亡的军团长。 1943年5月16日周恩来为《新华日报》撰写的《追念张荩忱上将》的代社论中说:“…抗战既起,张上将奋起当先,所向无敌,而临沂一役,更成为台儿庄大捷之序幕,他的英勇坚毅,足为全国军人楷模。而感人最深的,乃是他的殉国一役。每读张上将于渡河前亲致前线将领及冯治安将军的两封遗书,深觉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 【同步训练】 1.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特点的概括,最全面的是 A.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的国共两党联合抗日 B.由局部战争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 C.是世界现代史上最早单独起来抗日的战争 D.在两条抗日战线指导下的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的民族战争 2.“介石先生惠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指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专此布臆。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据此判断,这封信写于 A. 北伐战争时期 B. 国共十年内战后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重庆谈判后 3.2007年7日7日,某中学全体学生发起了纪念“七七事变”70周年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得出的认识有 ①“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②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抗战的功绩永载史册 ③国民政府全面领导了抗日战争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 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5.2007年12月13 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70周年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愿望是 A.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正视史实,历史不容篡改 D.记住历史,记住仇恨 6.党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这一主张提出的直接背景应该是 A.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B.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胜利 C.国共第二次合作处于正式形成阶段 D.抗战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7.以下是战役能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日军进攻了积极抵抗的有 ①辽沈战役 ②淞沪会战 ③太原会战 ④徐州会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面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①抗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全民族抗战是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③敌后抗日根据地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 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反映了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C.只依靠政府军队抗战 D.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州,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提示与答案】 1.B 2.C 3.C 4.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国共两党一种十分松散的联合,双方既没有共同的纲领,没有共同的组织形式,也没有共同领导的军队。 5.A 6. C 材料中主张只有和国民党合作抗战才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 7.B 8.A 9.D 象棋中,兵、卒的数量是远高于炮、马等重武器的,“我们重兵卒”意指发动更广泛的民众加入到抗战中去。 10.(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2)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3)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4)原因: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因素:中日民间交流活动的推动,中日两国政府致力于发展两国友好关系。 作者简介:王笑开,毕业于井冈山大学历史教育专业,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15年,在《江西教育科研》《考试报》《中学生学习报》《少年智力开发报》《中学生导报》《素质教育报》《高考天地》等10多家报刊发表文章80余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