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必修1第13课《辛亥革命》导与练

http://www.newdu.com 2018-12-02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必修1第13课《辛亥革命》导与练
    江 西 王笑开
    
    
    【重点讲解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及其教训
     
    1.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革命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形成了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之门。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2.失败原因
    (1)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在理论上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在行动上不愿也不敢正面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推翻封建势力。在思想上识别不清真正的朋友和真正的敌人。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3.教训
    (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2)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3)中国革命不能依靠少数人,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起来革命,革命才会胜利。
    (4)推翻任何制度或者都要先充份准备,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难点分析
    一、全面分析和评价三民主义
     
    所谓“民族主义”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内容,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因为,清政府此时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主义”反对的是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整个满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内民族平等的进步思想,客观上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民权主义”是指“创立民国”的内容,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的内容,即试图解决土地问题,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其具体方法是,由国家统一核定地价,“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孙中山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是,三民主义中国资产阶级制定的革命纲领,它主张民族主义,又不敢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它主张民权;又不敢发动人民;它主张民生,又不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些都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的体现,其局限性决定了在三民主义指导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二、辛亥革命被称为“比较完全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原因
     
    1.辛亥革命有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领导,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制定了章程,设立了统一的领导机构,创办《民报》为机关刊物。
    2.辛亥革命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3.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众。革命派通过与保皇派的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把众多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吸引到革命派一边。革命派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激发了人们的革命情绪,推动了各地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4.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政体,创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了很高水平。
    【学法导航
    1.多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兴起的原因,掌握政权性质分析方法,制作辛亥革命的大事年表。
    2.辛亥革命发生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涵盖古今中外、主客偶必、政经思文等多种因素,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南京临时政府,从人员构成、政体设置、纪元与国旗、宪法等都彰显其真正资产阶级政府的特色。
    3.就社会性质、政权转移、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社会意识进步与风俗习惯变迁,对辛亥革命前后进行比较和思考。
    4.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分析,需要论从史出,通过具体的历史史实分析。
    【小资料
    中国植树节的由来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
    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928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 “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之清明节行之。并由该部公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
    【热点追踪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书画作品展开展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由民革中央、中国文联、中央文史馆、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及全国政协书画室联合主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览”及由民革中央主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同盟会会员墨迹、民革全国书法作品展览”2011年7月27日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为期一周,两个展览共展出作品近450幅。
    该展览作品既有辛亥革命前辈的珍贵遗墨,又有当代书画名家的新作,也有社会人士、民革党员热情参与的作品。展览艺术地再现辛亥革命这一伟大运动中的英雄人物事件,激发人民大众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其中也不乏描绘祖国山河雄伟、壮阔之作,以赞颂祖国繁荣富强和抒发爱国之情。
    【同步训练
    1.广东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重要发祥地,也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主要基地。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三民主义,它
    A.表达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要求      B.明确提出了民族.民主.反帝思想
    C.是比较完整的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      D.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彻底的土地纲领
    2.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绝无寻仇之理。……我们推翻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使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表明孙中山
    ①正确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②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  ③认为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具有双重意义  ④坚持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指导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3.1905年夏,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这表明孙中山
    A.认识到清朝的覆亡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B.看到了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C.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公认领袖   
    D.已感到建立统一资产阶级政党的迫切性
    4.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符合
    5.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原因是
    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  
    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确立了国民的权利与自由
    6.“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对该条文的评述,错误的是
    A.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共和制度            B. 直接目的在于加速清王朝的灭亡
    C.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D.具有革命性和民主性
    7.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8.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9.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10.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 
                                                    ──孙中山《告各友邦书》
    材料二:“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
    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                      
    ──《孙中山集外集》
    材料三:“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
    共同团结奋斗。”                                            
    ──孙中山致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电
    材料四:“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持。”                         
    ──孙中山1924年国民党“一大”中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革命”是什么活动?孙中山的让步收到了成效吗?为什么?
    (2)材料二中说中华民国有“被淹死的危险”,试列举两例说明。
    (3)材料三中的“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指的是什么?“中俄两党团结奋斗”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什么影响?
    (4)从材料一到四,孙中山对列强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5)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成功”、“失败”分别体现在哪方面?
    12.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的特别之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材料二:当时,在延安的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他们回忆“一大”是七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因为缺乏档案材料,一时无法查证。……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
    ──据《中共党史》选编
    材料三:如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两岸能否合办活动?带着这些问题,中新社记者分别采访了10位正在此间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众委员无一例外,均赞同国家隆重纪念。有委员指出,辛亥革命100周年是两岸提升政治互信的契机;纪念活动如能上升到国共两党层面,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北京2010年3月11日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广州和武汉的得票为何遥遥领先?辛亥革命曾得到海外华侨和留学生的大力支持,如果请你再增添一个城市作为备选项,你会选择哪座城市?阐述你的理由。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确定7月1日为建党节的参考因素。在中国共产党90周岁诞辰来临之际,某中学准备在党的诞生地举办一次纪念活动。你认为他们可能会选择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3)读材料三,分析政协委员们为什么一致认为两岸、两党共同纪念辛亥革命,“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答案
    1.C 2.B 3.D 4.C 5.A 6.B 7.A 8.C 9.A 10.C
    11.(1)辛亥革命;没有;因为帝国主义不愿中国走向强大和独立,必然干涉和破坏革命。(2)1915年袁世凯复辟;1917年张勋复辟或段祺瑞政府拒绝恢复临时约法。(3)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与中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发动国民大革命。(4)由辛亥革命时的对列强抱有幻想、对列强妥协退让到大革命时期的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  原因:列强对辛亥革命的破坏和干涉,扶植袁世凯攫取胜利果实使孙中山抛开了对列强的幻想。十月革命的启迪、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使孙中山进一步认清了列强的侵略本质,提出了反帝反封的新三民主义。(5)成功: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失败: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彻底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根本的改变。
    12.(1)广州: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的故乡。武汉: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所在地。东京: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地点。檀香山:兴中会的成立地点。(2)当时处于战争环境,缺乏档案资料;参加过中共“一大”的同志的回忆;党的领袖的提议。答上海和浙江嘉兴均可。因为中共“一大”最初是在上海召开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3)原因:孙中山先生的民主共和理念和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国共两党都认同的;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祖国统一的心愿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其它言之有理即可)
    作者简介:王笑开,毕业于井冈山大学历史教育专业,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15年,在《江西教育科研》《考试报》《中学生学习报》《少年智力开发报》《中学生导报》《素质教育报》《高考天地》等10多家报刊发表文章80余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