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必修1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导与练

http://www.newdu.com 2018-12-02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必修1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导与练
    江 西 王笑开
    【重点讲解
    一、《天朝田亩制度》
    1.主要内容:在生产资料上,主张平分土地;在分配制度上,主张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在社会关系上,主张人人平等;最终的目标是要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2.产生根源
    第一,社会根源:鸦片战争后人民身受双重压迫,清朝长期以来土地高度集中,广大人民无地、少地,负担沉重;
    第二,历史根源:“等贵贱,均贫富”一直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奋斗目标;
    第三,阶级根源: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其纲领只能反映他们迫切的现实愿望,以及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上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3.评价认识
    第一,强烈的革命性:首先,它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农民的斗争思想,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成为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其次,它从各方面冲击了封建礼教和纲纪。
    第二,空想性:首先,平分土地在当时社会无法实现,只是小生产者的一种迫切愿望。1854年太平天国规定“照旧交粮纳税”,事实上承认了地主土地私有;其次,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无法实现,也无法调动其积极性;再次,社会关系上的人人平等,随着太平天国政治逐步的封建化和等级制度的建立,也成为泡影。此外,加上当时的战争环境,这个制度根本无法实施。
    第三,落后性:此纲领是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未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它主张小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不符合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结论:太平天国军事上的胜利缺乏政治、经济和思想的牢固基础,不可能提出彻底改造封建社会的纲领,更不能阻止政权的封建化,革命的高潮隐含着危机。
    二、太平天国早期军事取胜的成就和原因
    1.成就
    (1)从1851~1853年,太平军由南向北,顺利进军。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2)1853~1855年,大平天国进行北伐,北伐军深入清朝统治的中心地区,打乱了清军的战略部署,为其西征和东征创造了有利的战场条件、
    (3)1853~1855年,太平天日通过西征,巩固了天就革命大本营。
    (4)1856年,太平军的东征、攻破了江北、江南大营,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了全盛时期。
    2.取胜原因
    (1)主观原因:①太平天国的正义性(反封建反侵略)和群众性(《天朝田亩制度》对社会下层的影响)是取胜的主要原因;②太平军有比较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以及战略上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是取胜的重要原因;③革命的领导核心团结,积极进取,指挥得当;④太平军战士英勇善战;⑤所到之处,支持广大农民反对封建地主剥削,进行抗租斗争,打击官僚地主,分给农民土地,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2)客观原因:清朝统治腐败,军队军备废弛,纪律败坏,军队战斗力不强。欧美列强由于太平天国运动迅猛发展,同时鉴于太平天国的性质,以及对其对外政策的不了解,所以表面上暂时采取了“中立”政策,这有利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难点分析
    一、太平天国与西方的关系
    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教,把西方侵略者误认为是自己的同教者。在太平军刚定都天京后,英国、法国的公使先后抵达天京,窥探太平天国的实际情况和对他们的态度,太平天国与西方有了交往。外国此时还采取“中立”态度,其目的一方面想利用太平天国起义要挟清政府,另一方面又企图胁迫太平天国承认其侵略权益。
    太平天国与西方关系具体表现在:
    (1)吸收西方宗教理论并加以改造,为其所用。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迫使清政府取消对西方宗教的禁令,洪秀全受基督教“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拜上帝教用以反对清王朝及其封建统治。
    (2)向西方寻求真理,首先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割占香港岛,洪仁玕在香港学习并研究西方政治、经济、社会等学说。来到天京后,于1859年提出了《资政新篇》,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3)反对外来侵略。太平天国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不承认《南京条约》,同时对外国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4)主张与西方国家平等贸易、自由通商,保护正当的商业贸易,禁止吸食鸦片,执行独立的关税政策。
    二、太平天国的性质、功绩
    1.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2.主要功绩有:
    (1)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2)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打破了西方殖民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3)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有深远影响。
    (4)其领导人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又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同亚洲其他各国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
    三、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结论
    1.原因
    (1)主观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贪图享乐,特权思想膨胀。二是战略上的失误。偏师北伐,犯兵家大忌。
    (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
    2.结论: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易混知识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背景
    

    1853年定都天京后,处于全盛时期
    

    1856年天京变乱后,处于衰落时期
    

    经济主张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
    

    学习西方,主张发展 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目的
    

    建立理想的天国
    

    振兴太平天国
    

    结果
    

    未能实行
    

    未能实行
    

    实质
    

    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向西方学习,带有资产阶级改革性质
    

    群众基础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缺乏群众基础
    

    作用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的蓬勃发展
    

    未能付诸实行
    

    时代特点
    

    标志着农民运动达到最高峰,同时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
    

    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热点追踪
    “太平天国起义16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1年8月10日至12日,为进一步深化太平天国史及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加大太平天国遗址遗迹的保护力度,“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近40所高校及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南京大学、江苏省太平天国史学会、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市文物局、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举办。
    【学法导航
    1.掌握基础知识要首先构建本节知识框架,从整体上把握本节基础知识。
    2.注意前后史实的连贯性,切忌历史史实的零散化。
    3.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4.通过对太平天国坚持14年的斗争史实的学习,深刻感受农民阶级强烈的反封建意识以及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也明白农民阶级毕竟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小资料
    天京变乱
    天京变乱,也称“杨韦事变”,亦作“杨韦内江”。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引起的严重内讧事件。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江苏南京)后,天王洪秀全日益沉溺于豪华的宫廷生活,讲求帝王和宗教仪制,疏于朝政;东王杨秀清居功自傲,威风张扬,看不起洪秀全,甚至利用天父下凡的名义,要杖责洪秀全,对其他同僚也加以排挤,甚至严刑苛罚,引起天王和许多将领的不满。1856年(咸丰六年),太平军攻破江北江北、江南大营,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大权在握的杨秀清更加专横跋扈。8月,杨秀清要求洪秀全封他为“万岁”,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洪秀全不得已一面应允加封,一面密诏韦昌辉、石达开等回京解除杨的威逼。9月1日深夜,韦昌辉带兵三千多人从江西瑞州(今高安)回到天京,次日凌晨攻入东王府,杀死杨秀清及其家属。接着,又以搜捕“东党”为名,关闭城门,两个月内先后残杀两万多人。当洪秀全下诏惩罚其滥杀无辜时,他又借此诱骗杨秀清部属数千人去观其“受刑”’进行屠杀。石达开回京后,对韦昌辉的暴行表示不满,韦又欲杀石,石达开连夜缒城出逃,但其家属遇害。韦昌辉横行无忌、阴险狠毒的残暴行为,引起太平军全体官兵和百姓的愤慨。11月,石达开在安顺起兵,要求洪秀全顺从民意处死韦昌辉,洪秀全遂下令诛韦,在“合朝同心”下韦氏叛乱平定。随后石达开应诏回京辅政,被加封为“电师通军主将义王”,提理政务。但洪秀全对他“疑忌”’“不授以兵事”,重用无才无德的长兄洪仁发、次兄洪仁达以压制石达开。1857年5月底,石达开负气从天京出走,在往安庆途中张贴布告,向军民提出:“或随本主将,亦足标元勋”。未几,洪秀全削去两兄王爵,表示尽弃前嫌,送去镌刻“义王”金牌一道及合朝文武表章,石达开不理,带走精锐部队二十万人左右独立行动,事实上造成了太平天国的严重分裂。后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南、两广、云南、贵州等省,1863年5月到四川大渡河陷入绝境,失败牺牲。这次事变给太平天国造成极大危害,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同步训练
    1.“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2.从下列两幅图片可以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洪秀全
    

    
    

    
    

    洪秀全故居
    

    天王府内的石舫
    

    A.始终代表着最广大农民利益         B.一直保持着农民革命本色
    C.不能摆脱专制皇权体制的窠臼       D.农民阶级不能解决好内部团结
    3.太平天国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
    4.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二步。“内部事务”主要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满汉官僚的矛盾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派与顽固派的矛盾
    5.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B.它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它是亚洲革命风暴的重要组成部分
    6.在江苏吴县,太平天国“监军提各乡卒长给田凭,每亩钱360文,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农民窃喜,陆续完纳。”这段材料表明太平天国在一些占领区内
    A.承认耕者有其田,保护农民劳动果实 
    B.认可封建剥削,巩固地主土地所有制
    C.根除私有制,实现土地完全公有     
    D.消灭地主,实现“耕者有其田”
    7.1861年4月,赵烈文(曾国藩的幕僚)阅读某书,并在日记中写道:“……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贻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景最偕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瀛环志略》                       D.《海国图志》
    8.《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体现了太平天国
    ①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  ②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  ③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  ④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以下图片资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最能说明“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偏离轨道的插曲”这一观点的是
    

    
    

    
    

    
    

    
    

    A
    

    B
    

    C
    

    D
    

    10.《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相互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兴宝藏,凡金、银、铜、铁……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
    ──《资政新篇》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材料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有关经济方面的规定,各自体现了什么思想?
    (2)从时代的要求看,这两种经济思想鲜明的进步性何在?
    【参考答案
    1.A 2.C 3.B 4.A 5.C 6.A 7.B 8.B 9.D 10.A
    11.(1)思想:《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分配土地,建立大同的理想社会;《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进步性:《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解除封建压迫,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意义。《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作者简介:王笑开,毕业于井冈山大学历史教育专业,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15年,在《江西教育科研》《考试报》《中学生学习报》《少年智力开发报》《中学生导报》《素质教育报》《高考天地》等10多家报刊发表文章80余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