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必修1 > 同步检测 >

必修1第20、21课 同步测试

http://www.newdu.com 2018-12-02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必修1第20、21课 同步测试
    江 西 王顺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0月)“长夜难眠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诗中“一唱雄鸡天下白”指的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2.1956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  )
    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C.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仔细观察下面三幅与1949年新政协召开有关的图片,这表明( )
    

    
    

    
    

    
    

    毛泽东给宋庆龄的亲笔信
    

    参加政协会议的宋庆龄
    

    民建主席黄炎培在讲话
    

    A.新中国成立是以民主党派为主要力量建立的
    B.没有民主党派的参与就不能建立新中国
    C.新中国实行的是多党合作的多党制
    D.是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协商、民主建国
    5.民主建国会中央主任委员黄炎培,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不愿在政府中任职。新中国成立后,他欣然就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黄炎培的出山与下列哪项制度相关联(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6.1954年召开的第二届政协会议性质开始有了变化,它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使其性质发生变化的事情是指(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          D.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7.1954年,《人民日报》特意发表了一篇社论(如右图)。社论所说的“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施行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8.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列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的政治制度   ②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9.20世纪50年代,我国推动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  )
    A.在工矿企业实行民主改革               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发动群众参加共产党的整风运动         D.成立全国政协
    10.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在(  )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1.下图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
    
    A.有利于因民族制宜                    B.有利于因地区制宜
    C.有助于爱国与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      D.有助于民族独立
    12.2009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2周年,二年前,中共中央曾在给内蒙古
    自治区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  )
    A.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B.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
    C.率先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               D.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3.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了解到,2009年西藏的“两会”有包括中央、西藏自治区以及部分外国共16家新闻单位的近200名记者参加采访报道。材料涉及的我国政治制度包括(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我国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最大不同是(  )
    A.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作主
    B.前者享有高度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自治权
    C.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后者实行资本主义
    D.前者有利于个民族共同繁荣,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15.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名人大代表的名额,使他们都能表达本民族的意愿。由此可见(  )
    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16.右图反映了文革期间,许多知识分子遭到
    批斗和人身迫害的情况,这些事件最突出的表明了(  )
    A.国家的法律遭到严重的践踏
    B.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7.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06年5月24日,长沙一市民在家中整理物品时,发现一张其母亲跳“忠”字舞的照片。据其母介绍,当时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忠诚,她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排练了这个“忠”字舞。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照片拍摄的时间应是(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革”时期
    18.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法制建设方针的会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19.“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是针对哪两者的关系而制定的(  )
    A.祖国大陆与台湾                  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
    C.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自治区       D.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
    20.一位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老百姓负责。”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村民选举制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6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继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祖国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政协“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什么?(4分)
    (2)材料二中为什么说“几个党”比“一个党”好?所提出的“八字方针后来又有何发展?(4分)
    (3)结合材料一、二看,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作用?(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由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相互交叉的……汉族曾长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形成各族杂居的现象,历史的发展是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的时间并概括其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目的。(6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有什么历史意义?(6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
    

    图二
    

    图三
    

    中新网2009年4月27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德国汉堡时尚杂志《Park Avenue》公布了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的排行榜,位居榜首的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该杂志表示,中国受惠于胡主席的政策,即将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3大经济体。4月19日,在巴黎,有中国留学生打出了“胡哥加油”的标语。
    请回答:
    (1)对图一、图二两幅图片上不同时期伟大领袖的称呼和标语的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2)网友热评称呼胡总书记“胡哥”是社会进步典型例证,对此你又是如何理解的?(6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中国必须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  党的十六大强调,必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列举出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由新民主
    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进行了哪些民主政治建设?(6分)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时期以来,党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
    的突出成就。(10分)
    参考答案:
    1.B  抓住时间“1950年10月”,A项发生在1945年;C项是1954年;D项是1956年。
    2.B  毛泽东的想法是,一个党不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有党的领导,又有民主党派的监督,可以群策群力。
    3.D  A、B、C三项所述都发生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4.D  A、B、C三项观点错误。
    5.B  抓住题干中关键词“民主建国会”、“任职”等这些信息,不难看出是民主党派参政的表现,故答案B。
    6.A  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但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
    7.B   排除法,A项时间是1949年;C、D两项是1956年。
    8.A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的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故选A项。
    9.B   A、B、C三项都是我国推动国家民主制度的举措,但B项涉及面最广、影响最深刻、意义最大,符合题意“主要措施”。D项是1949年,显然时间不符。
    10.A   1956年,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因此应该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11.D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并不是搞民族独立。
    12.A  材料强调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再结合时间可知这里的创举很明显是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3.A  “两会”指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①、②一定要在选项中,排除C、D两项,西藏自治区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排除④。
    14.C   A、B两项说法错误;C项是性质上的不同点;D项是作用上的不同点,性质更起决定作用。
    15.C   紧扣题干材料,抓住“使他们都能表达本民族的意愿”这句话。
    16.A   注意题干中的“文革期间”以及“人身迫害”等内容。文革期间连人身安全都不能保障,说明国家法律已被破坏。
    17.D  “忠”字舞是文革时期的产物。
    18.A   考查基础知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法制建设方针
    19.B   1982年,中共确立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20.D   读懂题意,抓住关键语句“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
    21.(1)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定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2)原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政治民主化和法律制度,团结各民主党派能更好地建设民主政治,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发展:1982年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3)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即政治协商制度。
    作用:政治协商制度使政协成为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它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22.(1)时间:1949年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主要内容: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2)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23.(1)①“毛主席万岁”,表达了广大翻身做了国家主人和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的中国人民对毛泽东同志的无限热爱,但在极“左”思潮盛行时期带有对伟大领袖盲目崇拜的意味。②“小平您好”这句质朴的问候,成为初尝改革开放甜果的中国人送给总设计师的一份厚礼。结束“文革”,拨乱反正,平反昭雪,改革开放,国力增强,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这一切,都与邓小平的伟大贡献有关。(2)在我国,无论是封建社会的帝王将相,还是近现代社会的国家领导人,在民众眼里都是高高在上的。与他们兄弟相称在中国古代不行,在中国近现代也没出现过;人们敢称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为“胡哥”,这足以证明近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极大的进步;这一现象,是人民享受民主平等的体现,是人民享受言论自由的体现,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走下神坛、走近群众受到真正拥护爱戴的证明。(言之成理即可)
    24.(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平反冤假错案;法制建设大大加快,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共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颁布施行《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