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茌平县实验高中 刘秀珍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 ) A.家族等级关系 B.政治隶属关系 C.单一的血缘关系 D.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2.公元前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3、“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4.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5.秦朝的地方行政和基层机构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是 ( ) A.郡──县──里──乡 B.郡──县──乡──里 C.县──郡──里──乡 D.县──郡──乡──里 6.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 A.封国制 B.设立郡县 C.分封制 D.皇帝制度 7.汉代颁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归郡统辖。汉武帝这么做的目的是 A.壮大皇族力量 B.保证列侯利益 C.加强中央集权 D.笼络王侯人心 8.“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 A.削夺王国的封地 B.夺取王国的爵位 C.颁行“推恩令” D.实行郡县令 9.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龙生龙,凤生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10.元朝在秦朝以来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关于这一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②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④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③④ 11.北宋三司使掌管的权力是 ( ) A.拥有统兵权 B.拥有调兵权 C.掌管国家财政 D.掌管国家行政 12.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有的人回答:“功成名就者。” 明太祖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缺乏新意 13.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应该是下列何者 A.汉代的尚书令 B.唐代的门下省长官 C.明代的内阁首辅 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 14.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1到图3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 )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模 15.希腊文明勃兴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A.大河流域 B.重叠的山峦与海洋 C.大陆环境 D.中国文化影响 16.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大会是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具体表现,公民大会每年要召开40次,它能运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 A.雅典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 B.雅典公民高涨的参政热情 C.雅典国家发放的参政补贴 D.雅典城邦的法律强制参政 17.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产生了灿若星辰的文化巨匠,最主要的原因是 A.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 B.人们享有较高程度的自由 C.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 D.希腊人享有广阔的思想空间 18.“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①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②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的利益 ③雅典民主政治是雅典大多数人的民主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19.古希腊、古罗马、古代中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共同特征不包括 ( ) A.都曾注重民众参与政治 B.都曾经经历过君主制 C.都不重视妇女的地位 D.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0.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权利法案》,确立了 ( ) A.国王的权利 B.两党制度 C.议会主权 D.内阁制度 21.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为了反对此时哪位国王的专制统治 A.詹姆士一世 B.查理一世 C.查理二世 D.詹姆士二世 22.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总司令。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却因“莱温斯基”事件险些被国会弹劾。这体现了美国政治制度中的哪一项重要原则? A.中央集权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两党制原则 D.联邦制原则 23.观察右图,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政治 B.两个政党在本质上相同 C.驴和象分别代表自由党和保守党 D.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24.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回归祖国,从而结束了与祖国分割多少年的历史? A.30 B.40年 C.50年 D.60年 25.在《马关条约》规定开放的商埠中,在今浙江省的是 ( ) A.温州 B.宁波、 C.杭州 D.苏州 26、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造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A.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B.国共两党内战遗留的问题 C.国共两党意识形态的对立 D.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势力的破坏 27.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 ①“另起炉灶”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不结盟” ④“一边倒”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8.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的因素不包括 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第三世界国家支持 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29.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制定罗马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贵族的统治 ②罗马法代表罗马共和国内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 ③罗马法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④罗马法有力地维系了帝国的统治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两党选举异常激烈,但没有造成政局不稳,其主要原因是 A.美国法律健全 B.两者的根本利益一致 C.两党互相牵制 D.民主制度充分发展 31.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与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其特点是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③国王统而不治 ④首相对君主负责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根本因素是 A.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B.英、法、德出现重大的工人运动 C.吸收人类19世纪早期创造的优秀思想成果 D.马克思、恩格斯与工人运动密切联系 33.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经济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获得胜利 B.革命历程曲折反复 C.无产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 D.走由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 34.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转向“冷战”对峙的原因不包括 A.国家利益的冲突 B.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 C.美苏均势形成制衡 D.“北约”和“华约”的形成 35.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2004年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其根本原因是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36.二战后,法国和德国(联邦德国)由敌视转为和解。下列各项中表明法德和解的最早历史事件是 A.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欧洲煤钢联营得到建立 D.《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 37.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 A.社会制度的价值观不同 B.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C.复杂的宗教信仰和民族关系 D.各种政治力量的平衡和相互制约 38.《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说明宗法的“宗”本义是宗庙,也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A.地域 B.信仰 C.血缘 D.财产 39.假如有一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这位高官是 A.太尉 B.廷尉 C.丞相 D.御史大夫 40.宋初,设立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中书省 B.中书门下 C.尚书省 D.三司使 41.古代雅典哪个机构享有立法权( ) A.氏族贵族会议 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 42.《权利法案》是英国政治史上最重要的文件之一,它最主要的内容是 A.规定国王是内阁首相 B.规定国王处于“统治不治”的地位 C.保证了国王的统治权 D.以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利。 43.在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的德国,法律必须经下列哪一项的同意才能最终有效 A.皇帝 B.联邦议会和皇帝 C.帝国议会 D.大法官 4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议员有弹劾总统的权力,表明 A.中华民国有真正的民主 B.权力重心在议院 C.临时大总统没有权力 D.孙中山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45.唐朝中后期,藩镇权限增大,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唐政府重视边境防御 B.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C.朝政衰败,中央集权削弱 D.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46.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有效地管辖辽阔的疆域 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 C.奠定了后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 D.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47.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令立了一块“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但事与愿违,明王朝却成为历代宦官干政最强烈的王朝之一。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明朝皇帝懦弱无能 B.明朝推行特务统治 C.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D.明初废除了丞相制度 48.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同时存在的中央机构有:①内阁 ②议政王大臣会议 ③南书房 ④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 49.古代有位帝王写过这样的诗句:“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五丈犹拥被。”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秦始皇规定皇权至高无上,一切大权都要总揽 B.唐太宗健全三省制,实行群相制 C.宋太祖用分化事权的办法来加强集权 D.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集君权、相权于一身 50.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 A.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B.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51.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上是继承和发展了 A.分封制 B.察举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5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53.公元前3世纪以后,罗马人的扩张活动使版图不断增大,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各种矛盾接踵而来。为了强化管理,处理罗马人与异邦人、异邦人与异邦人之间的争讼案件,随后诞生了( ) A.《十二铜表法》 B.《自然法》 C.万民法 D.公民法 54.马克思曾经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55.“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描述的历史发生在 A.1840年~1842年间 B.1927年~1936年间 C.1937年~1945年间 D.1946年~1949年间 56.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重要原因。”这段话主要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现实的革命目 B.对西方侵略缺乏警觉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57.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制造的一起惨绝人寰、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被害总数达30多万。它的发生 ①是日本侵略者在华暴行恣意泛滥的结果 ②是日本侵略者侵华政策长期发展的结果 ③不是偶然的 ④值得中、日以及其他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深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8.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①三公九卿制 ②三省六部制 ③中外朝制 ④内阁制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59.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君臣关系日趋不平等 B.君臣关系逐渐疏远 C.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 D.君主越来越不开明 60.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 A.疆域最辽阔 B.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C.所有人都享有公民权 D.对外战争屡获胜利 三、材料解析题(共40分) 61.(16分)2005年10月19日,国务院发表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指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史说明,世界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其实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读下面示意图: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根据图一,指出唐朝“三省六部”中三省的职能各是什么?三省六部制度具有什么特点?(5分)) (2)根据图二、三,指出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运行机制是什么?(1分)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是什么?(2分)它体现了什么原则?(1分)请简要指出图三中的三者的相互关系?(3分)这样的政治构架有什么作用?(1分) (3)中国古代和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本质相同吗?请说明判断理由。(3分) 62.请认真思考下面的5个话题,完成相关任务(8分) 话题:①五四运动 ②鸦片战争 ③同盟会成立 ④辛亥革命 ⑤中共成立 请回答(填代号): (1)上面5个话题中,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话题是: (1分); 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话题是: (1分) (2)上面5个话题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是: (只有全对才得分,共2分) (3)历史文化素养是人的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可以提升人的修养。某文化机构为考查青年艺术人才的综合素质,拟向全国征集考查选手文化素养的历史试题。请你从上面挑选1个话题(辛亥革命除外),仿照例子,设计相关问题,向该文化机构投稿。要求:问题简洁明了,指向性强。(4分) 例如: 话题:辛亥革命 问题: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案: 三民主义。 推荐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63.材料一: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6分) (1)图中人物是谁?(1分)他采取哪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6分) 材料二:下图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2)依据示意图及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2分) (3)从图中可见,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什么?(1分)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图示里的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外,还有一对基本矛盾是什么?(1分) (4)明清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分别发生什么变化?(3分)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CBCB 6—10 DCCAC 11—15 CBCCB 16—20 AAAAC 21—25 BBCCC 26—30 BCADB 31—35 CABDD 36—40 CBCDB 41-45 CDBDC 46-50 DCCDB 51-55 CACAC 56-60 CACCB 二、材料题 61.(1)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特点: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分割,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5分) (2)机制:三权分立。(1分) 内容:立法权属于国会,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行政权属于总统。(3分) 特点:三权分立,互相制约。(1分) 原则:分权制衡原则。 (1分) 关系: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可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 总统任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但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总统任命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必须经参议院批准,但最高法院可宣布参议院的立法不合宪法。三者相互制约,维持相对平衡。(3分) 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联邦政府权力过于集中而导致专制和腐败,保证了资产阶级民主性。(2分) (3)形式上的共性: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本质上不相同。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而中国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则体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特点。(5分) 62.(1)② 1分、② 1分;(2)②③④②⑤ 2分; (3)话题:中共成立 问题:指导思想是什么? (1分) 答案: 马克思主义 (1分) 推荐理由: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2分) (其他两个话题也可以,言之有理就可给分) 63.①秦始皇(2分)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自称“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4分)。B建立完备的中央官制。设三公九卿。(2分)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2分) (2)地方权力向中央集中;中央权力向皇帝集中。 (3)这一制度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独裁。 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4)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后设内阁。 清朝设立军机处,大臣由皇帝钦定,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说明了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 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