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一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夏商周三代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普遍使用石器、骨器,有少量的青铜农具 B.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C.农作物的种类增多,后世的主要农作物此一时期已开始种植 D.普遍采用铁犁牛耕 2.青铜器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是在( ) A.夏朝 B.商周时代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代 3.《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句话的实质问题是( ) 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B.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4.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即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了他的山居( ) A.从事商品生产 B.田庄里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过着自耕农的生活 D.田庄里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5.下列古代农具中,用于播种的是( )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水排 6.在我国古代手工业几种类型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7.东汉时,我国古代冶铁水平领先世界的突出成就是( ) A.发明淬火技术 B.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C.用煤炭作为冶铁燃料 D.灌钢法得到推广 8.下列关于景德镇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景德镇是我国瓷器的发祥地,素有“瓷都”之称 B.宋代五大名窑不包括景德镇 C.景德镇位于江西 D.明清时期,镇上有许多专为皇室贵族烧制瓷器的官窑 9.隋朝时,一般平民百姓多穿布制的衣服,这种布的原料是( ) A.丝 B.麻 C.棉 D.毛 10.《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置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 ) ①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吏 ②设置了专门的税官管理商业 ③城市商业活动有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 ④由商人自发担任市场监管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若生活在宋朝,你可能遇到的生活现象有( ) ①在长江流域能穿上丝绸衣服②在河南开封参观定窑生产情况③在四川使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④在浙江杭州可以逛早市、夜市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③④ 12.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基础是( ) A.明朝的经济措施 B.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C.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活跃 D.对外贸易繁荣 13.清代许多商人、工场主把从事工商业赚来的钱用来买田置地,发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剥削沉重 B.重农抑商政策 C.农民购买力低 D.土地经营的利润率高 14.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 ) A.官营手工业的出现 B.机器大生产的出现 C.工场手工业的出现 D.洋务企业的兴办 15.我国对外贸易的路线,由汉唐的以陆路为主转到宋元的以海路为主,其原因不包括( ) A.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 B.北方战乱频繁,严重影响陆路交通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D.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用于航海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宋应星生活于明清之际,47岁时开始编写《天工开物》,三年乃成。全书共十八卷,内容包括农作物栽培、农产品加工、制盐、制糖、陶瓷、冶炼、养蚕、纺织、染色、造纸等诸多部门。自战国时期的《考工记》以来,几乎没有这方面的书籍出现。 请回答: (1)为什么自《考工记》之后,几乎没有手工业生产技术方面的书籍出现呢?《天工开物》出现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2)《天工开物》当时在国内遭到轻视、在国外受到重视的原因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懒惰)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宋书》 ──《隋书·地理志下》 ──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