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必修2第七、八单元测试卷

http://www.newdu.com 2018-12-02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必修2第七、八单元测试卷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蒙中 綦国辉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主要依据是   (    )
    A. 1922年苏俄农民无偿获得了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能够自由支配缴纳国民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
    C. 苏维埃政权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 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
    2. 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人们的供应主要手段是(    )
    A. 正常的商品贸易      B. 实行配给制 
    C. 自由贸易            D. 物与物交换
    3. 1925年,苏联的谷物产量恢复到接近世界大战以前的水平,工业总产值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73%,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 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4. 苏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种类最少的时期是     (    )
    A. 1910~1917年       B. 1921~1927年
    C. 1928~1936年       D. 1989~1999年
    5. “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就是……和大多数农民之间达成妥协……只有同农民妥协,才能拯救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列宁的上述言论,实际上是主张             (    )
    A.必须对农民采取实事求是的手段  
    B.要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
    C. 必须完全符合农民的利益   
    D.应该实行农业机械化
    6. 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企业经营方式上不同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表现是     (    )
    A. 国家政权与国内外私人资本合作
    B. 优先发展农业,奠定工业化基础
    C.部分恢复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D. 重要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
    7. 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本质上是     (    )
    A. 政治权利高度集中   B. 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C. 限值商品货币关系   D. 计划经济体制的极端化
    8. 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彻底改变   
    B. 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C. 重点放在农业
    D. 重点放在重工业
    9. 二战后,建立世界货币体系的重要作用是               (    )
    A. 满足了美国经济扩张的需要
    B. 使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C. 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D.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10. 二战期间,美国就呼吁建立一个专门处理和协调国际贸易的机构,其目的是(    )
    ①争做世界金融霸主 ②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③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④占领世界市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积极影响是           (    )
    ①有利于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②有利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③美国试图通过它来操纵世界贸易 ④有利于国际贸易互惠制度的建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
    12. 欧元自1999年发行后,已成为许多欧洲国家广泛使用的货币,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在2005年11月27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9月底,全球债券和货币发行总值为12.158万亿美元,其中5.431万亿为欧元,4.765万亿为美元,8830亿为英镑,5010亿为日元,2060亿为瑞士法郎,这说明 (    )
    ①欧元已成为发行量最大的币种 ②欧元的出现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表现 ③欧元的发行和流通标志着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④这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国际格局的多极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3. 欧共体发展到欧盟,其发展之处包括          (    )
    ①成员国数目增加 ②一体化领域由经济开始转向政治 ③货币一体化 ④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4. 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相似点在于  (    )
    A. 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已深入到政治领域
    B. 都已建成了统一市场
    C. 中国在世界的政治影响力大
    D. 致力于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
    15. 经济区域集团的形成是出于                  (    )
    ①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参加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 ③加强经济联系的需要 ④抵制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6.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是            (    )
    A. 世界贸易组织     B. 信息技术的发展
    C. 区域经济集团     D.跨国公司的发展
    17. 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理解是                   (    )
    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地的联系空前加强 ②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掌握主导权 ③两极格局结束为全球化发展减少了障碍 ④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8. 发达国家之所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成为最大受益者是因为其在哪些方面居于优势                          (    )
    ①资金 ②经营管理③矿产资源④技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9. 我们对待全球化的态度是                    (    )
    A. 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坚决反对
    B. 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完全赞同
    C.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害,要趋利避害,迎接全球化
    D. 为保护民族企业,坚决反对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其目的主要在于                     (    )
    A. 刺激社会消费   B.消灭阶级剥削
    C. 改善劳资关系   D. 缓和社会矛盾
    2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指                     (    )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     B.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 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 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22.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    )
    A. 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冷战”格局的形成美苏对峙
    C.苏联处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23. 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本质是                    (    )
    A. 为工业化创造条件         B. 调整生产关系
    C. 加快社会主义农业建设     D. 发展生产力
    24. 戈尔巴乔夫进行政治改革的直接目的在于      (    )
    A. 以政治改革推动经济改革
    B. 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C. 适应西方和平演变的需要
    D. 解决苏联日趋尖锐的民族分离活动
    25. 下列事件与赫鲁晓夫有关的是(    )
    ①参加苏共“二十大” ②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③大规模开垦荒地 ④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A. 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6. 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的最早
    B. 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 只局限于农业领域
    D. 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27. 1956年以来,苏联的经济改革中承认市场对经济调节作用的领导人是     (    )
    A.斯大林           B. 赫鲁晓夫 
    C. 勃列日涅夫      D. 戈尔巴乔夫
    28. 以下各项不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组成部分的是  (    )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世界银行
    C.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D. “关贸总协定”
    29. 二战后,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囊括经济各领域的多边贸易体系和公平解决贸易争端机制建立的标志是        (    )
    A. 倡导国际合作的联合国的诞生
    B.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C.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D. 欧共体的正式成立
    二、材料分析题
    31.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1992年12月上旬,欧共体12国在马斯特里赫特市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共联盟。
    材料二  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形成了拥有3.6亿人口,年平均总产值约为6万亿美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材料三  1991年,中国、中国台湾省和香港地区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标志着这个地区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加强。
    请完成:
    ⑴材料一、二、三组织成立的时间?
    ⑵材料一、二、三说明了什么?
    ⑶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对亚太经济有何影响?
    ⑷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
    32.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有人描述20世纪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说: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90年的某一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的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宾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材料二  对于“冷战”结束后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有人予以肯定,也有人反对。在每一次世界经济组织召开会议的时候,都会有众多抗议者聚集在会场前举行游行示威活动,抗议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和生态环境带来的灾难。
    请完成: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受益的主要是哪些国家?
    ⑵当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条件或表现有哪些?
    ⑶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是什么?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简要分析。
    33.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请完成:
    ⑴ 上述材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是按什么途径进行的?
    ⑵ 结合材料指出,苏联采取的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
    ⑶ 你认为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
    ⑷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是怎样进行改革的?
    三、简答题
    34、简述欧洲联合的历史与现实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B.3C.4B.5B.6A.7D.8A.9D.10D.11C.12A.13A.14D.15C.
    16D.17D.18D.19C.20D.21B.22B.23B.24A.25C.26B.27D.28D.29B
    二、材料分析题
    31.(1) 欧盟:1931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
    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
    (2)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经济向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一些国家彼此间建立比较稳定的经济联系。
    (3)液态经济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使这一地区的经济合作有了美好的前景。
    (4)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建立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关税。
    32.(1)表现: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
    国家:英、美、德、日等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世界市场扩大;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大型跨国公司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3)经济全球化能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资源,为各个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33.(1)牺牲农业,忽视轻工业,片面发展重工业。
    (2)形成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过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损害、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3)必须注重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农、轻、重的协调发展,制定经济政策必须尊重经济规律。
    (4)①改革的重点在农业方面;②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③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场的自主权;④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
    三、简答题
    34.⑴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民族国家诞生后,欧洲国家的冲突,激起了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
    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的衰落。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
    ⑶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过程中经济联系加强需要联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