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与中华骨髓库的建立 “中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万多人,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行动起来,拯救生命。”2005年9月4日,“愿健康同在,愿生命如歌”中华骨髓库校园爱心之旅启动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在本次活动上,在场的许多人采集了血样,登记成为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为什么移植造血干细胞可以治疗白血病?原来,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而造血干细胞是所有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源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定向迁移至造血组织、器官的潜能。它不仅可以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还可以跨系统分化为各种组织、器官的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已有近40年的历史了。1957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多纳尔?托玛斯发现正常人的骨髓移植到病人体内,可以治疗造血功能障碍。这一技术的发现,使多纳尔?托玛斯荣获了诺贝尔奖,也使成千上万白血病患者重新燃起了生命的希望。 中华骨髓库亦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英文缩写 CMDP,统一管理和规范全国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工作,包括志愿捐献者的组织、征集、登记, HLA (白细胞抗原)分型,为患者搜寻相配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及移植治疗服务等。中华骨髓库的注册标志是由四颗红心围绕红十字组成,象征着由中国红十字会领导的中华骨髓库的工作,充分体现红十字会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人道宗旨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博爱精神,动员和呼唤全社会奉献爱心,拯救患者的生命。截止至 2005 年 7 月底,全国建立了 30 个省级分库,可用于为患者检索服务的HLA分型资料29万多人份,与国内外 60 多家医院建立了业务联系,共提供检索服务 6 000 多人次, 2 000 多位患者配型成功, 280 位志愿者为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中华骨髓库已初步显现出临床治疗的意义。 ![]() 我国人口众多,数以百万计需要移植造血干细胞以拯救生命的患者正在翘首盼望。希望有越来越多富有爱心的人们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我国力争在2010 年前建成一个100 万人份数据的资料库,造福于国家和人民,造福于全人类。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 李 红 供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