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2018高考三轮冲刺,历史41题解题方法

http://www.newdu.com 2018-11-27 三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高考文综历史的小论文题,因为灵活多变,年年创新,让很多高三的老师和同学疲于奔命,每每极力地对过往高考试题进行模仿训练,却往往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其实从全国卷41题的命题特点入手,就会发现虽然试题的设计形式有变化,但万变 不离其宗,只要抓住根本的考查意图,就不难进行备考的准备。
    
    解题技巧指导:
    步骤一:看问题、明要求、确定对象
    步骤二:细读材料提炼观点
    在提炼观点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并要用专业术语表述。
    步骤三:组织答案(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张序号化)
    在组织答案时要分三段:第一段观点部分。在这一部分中要求你做到两步,第一步用专业语言写出你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观点,第二步亮明你选择的观点,表述时用词一定要确定。比如我认为……正确、我同意……等。(2---3分)
    第二段:史论结合部分(7---8分)
    在这一部分中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运用史实来论证你选择的观点,尽量要做到史论结合。
    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外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第三段:评论部分。(2---3分)
    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这个结论一定要结合这道题目的内容写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和相关的历史史观以及历史发展的趋势等来论证。)
    具体解题技巧
    一、题   型
    1、  从常规出题来看,它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针对某种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明确表态(是否正确;是否全面等)后再进行分析解答;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另一类则是一题中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或先后明确表态,然后分别进行论证
    2 、从材料陈述看
    一类是材料观点直接给出
    另一类是观点间接(观点隐含)给出
    3、设问类型看:包含评述,评价,评论三种
    (1)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积极意义或者影响等;
    (2)评述则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即边叙述边评价,或者先叙述再评价;
    (3)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或评价
    注意:
    (1)评价偏重于从史实中得出结论;
    评述 类偏重于叙述史实;
    评论 侧重于运用辩证史观或者唯物史观,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认识
    (2)评价、评述类设问一般含有标志性的词语,
    如:评价、简评、评述、说明、论证、如何解释、你认为、你的看法、你的观点、如何理解等
    历史人物评价:
    (1)定性评价即整体评价;
    (2)定量评价,即以史实说明。
    (3)一分为二和看主流相结合。
    历史事件或现象评价:
    (1)根据要求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
    (2)需要结合背景、特点、作用、影响等等,看评价角度。
    二、解题步骤
    第一步:完整的阅读材料,提炼观点
    提炼观点,弄清几个问题:
    评论的客观对象评论者的主观认识是什么?
    有几个观点?
    各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误区:为了抢时间作答,没有完整、准确的阅读材料,断章取义,随便把材料中的任意一句话当成题目要论证的观点,导致全盘皆输。
    注意:①如果设问是:论证材料中某某的某某观点,只能同意。
    ②提炼出观点后,一定不要急着下笔作答,花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大脑构思如何表态有利于你接下来的论证,而不是按照你的初衷去表态。
    第二步:陈述观点并对观点进行判断表态
    1、材料只有一种观点怎么表态
    ①同意或正确
    ②不同意或错误,陈述你的观点
    ③辩证看待:既有合理一面也有不合理一面
    (做题慢的同学尽量避免这种答法,因为时间紧急,论证费时,不利于得分,做题快的同学可以尝试,挑战满分
    2、材料有多种观点(出现概率大)
    ①同意其中一种。
    ②材料观点都不同意,提出自己的观点。(其实材料中的多种观点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所以你自己的观点最好是综合多种观点。)
    注意
    1)不要答不同意其中的一种,因为你不同意其中一种,有两种可能:
    A.与材料另一种观点不谋而合,还不如直接同意另一种;
    B.材料的观点你都不同意,那你为啥不直接说出你的观点呢,用②这种方式呢?
    2)如果设问是这样的:“你同意哪一种,请说明理由”,而不是“评析材料中……观点”。
    原则上可以另立自己的观点了,但标准答案里没有设计材料以外观点的答案,所以只能由阅卷老师酌情给分,而酌情给分往往不会给太高。
    第三步:对观点进行论证
    得分至关重要的一步,有同学想挑战高分满分,把重心放到小结上,或者想综合多种观点从更深的层面看问题,而忽视了论证过程,论证不充分,最终得分不高。12分为满分,论证过程有9分。
    要求:多角度、史论结合
    1、多角度
    观察你论证的观点本身有几个层次,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
    2、史论结合
    史实必须是明确具体的、典型的。不能是空洞、含糊的、自己编造臆想的、偏门的,必须是教材上提到的重大历史事件。
    3 论证要严密,不要前后矛盾
    误区:认为多角度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因为我们平时做题用得最多的角度,所以不论青红皂白见题就用。(思维的发散性)
    第四步:小结——理论升华
    大多数高中生都达不到分类法的第五个层次,而且此环节的分值不高(2~3分),不要把重心耗费在此环节上(按自己的能力,水到渠成)
    有哪些方法:
    跳出你同意的这个论点,运用辩证思维(矛盾主次方面)、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作者的立场等,对所有论点进行评价。
    跳出此论点所涉及的具体国家、时间、问题,放到整个全人类历史上看问题
    小结:这类试题的答题基本要领是:
    1、概括材料观点。标明观点出自哪则材料
    2、选择观点并作出判断,确定是立论还是驳论。
    3、分段论述——
    第一段:观点表述;
    第二段:论证;
    第三段:结论(不能简单重复总观点,必须作内涵表述,上升到规律、本质、实质、正确做法)。
    三、答 题 要 求
    1、立场要鲜明,论点要准确。
    立场鲜明,论点要言简意赅、开门见山、旗帜鲜明。
    提出论点要注意三点:
    一是不能写成短语,必须形成判断句式;
    二是不能含糊不清、摩棱两可;
    三是不能长篇大论却不知所云。
    论点准确,读懂材料,准确、全面地概括出材料中的基本观点,然后围绕这些(个)观点提出自己的论点,要注意两点:
    一是不能完全抛开材料中的观点,这样就跑题了;
    二是不能选取材料中某一观点的部分观点作为论点,这样会导致论文的论点残缺,进而导致论证角度狭窄,论证过程无法展开。
    由于材料常以图表、外语翻译语言、文言文等方式呈现,对于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归纳和组织语言能力的要求较高,因而考生普遍感到棘手,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训练中务必下大气力予以突破。
    2、结构要完整,格式要规范。
    结构完整,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三部分,缺一不可(它决定了考生的答案是不是一篇小论文)
    在段落上,不得少于三个自然段,绝不能一段写到头
    开头为第一段,要简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论点,如果题目有要求,还应该首先列出材料中的几种观点。
    正文至少一段,运用论据论证论点。
    结尾为最后一段,要呼应开头,但在语言上不能与开头重复,最好能对观点进行总结和升华。
    格式规范,不能以问答题的答题格式来作答,语言不能条文化、序号化,不要写类似于“观点”、“论证”、“结尾”这样的提示语,每段开头不要顶格,要空两格。
    3、逻辑要一致,语言要专业。
    逻辑一致,论文的论据与论点在逻辑上既不能自相矛盾,又不能互不关联,应该以史实论证论点,论据要具有说服力,要能够支撑和证明论点。
    语言专业,论文的语言要符合历史专业性要求,要使用专业术语,尽量回避生活化、文学化语言。
    4、角度要多样,层次要分明。
    论证角度的多少与得分多少成正比。
    角度多样,从多个角度论证论点,一般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论证,也可从内因、外因或者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等角度进行论证,当然论证角度并非仅仅如此,要结合具体情况寻找论证角度,要尤其注意充分挖掘材料中的信息作为论据
    层次分明,强调论证角度要鲜明,最好每一个论证角度都能单独成段,并且把论证角度置于每段的开头,可以把答问答题常用的提示语变通使用,如“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等,这样便于阅卷老师看清论证角度。
    5、卷面要工整,字数不能少。
    书写要认真、规范、美观、整洁,不可潦草,不可写得太小,更不可乱涂乱画。
    字数不能少,一般以200字以上为宜,字太少,容易导致论证不充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