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 (1)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造纸: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称为“蔡侯纸”,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 印刷:A、最早有明确时间的印刷品《金刚经》 B、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由胶泥活字到木活字到金属活字。 C、13世纪传到朝鲜,后从西域传到欧洲 火药:A、起源于炼丹 B、唐末用于战争 C、五代和宋广泛使用 D、14世纪阿拉伯人传往欧洲,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指南针:在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久远A、战国—司南 B、北宋—人工磁体的指南针,用于航海C、13世纪传入西欧,促进地理大发现 (2) 中国古代的天文、数学、医学、农学成就 天文学: A、战国《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著作,其中《石氏星表》记载了120多个恒星的位置,是世界最早的星表B、历法:郭守敬编制《授时历》 数学:东汉《九章算术》总结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标志着解决实际问题为内容、以算筹为工具,以十制位计算的数学体系形成 农学:齐民要术:南北朝贾思勰,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介绍北方生产经验 农政全书:徐光启总结历代农业、手工业经验,吸收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创作。被誉为“中西近代 科学先驱”。 医学: A、黄帝内经:编于战国,成为西汉。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B、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撰写,是临床经典,张仲景被称为医圣 C、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著,药物学巨著。 2、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1) 中国古代的书画 A、 书法 历程: (1)秦汉时期:秦篆汉隶具有美感,但多重实用 (2)魏晋南北朝:发展自觉的书法艺术 (3)隋唐:张旭、怀素擅长狂草;欧、颜、柳注重规范法度、书法理论成熟 特点:通过线条变化,将绘画艺术与书写内容融合在一起,成为士人追求自我理性和个性的独特艺术。 绘画: A历程:汉代以前 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源头 战国:出现毛笔绘制的帛画 汉代:帛画色彩鲜艳,气势宏大,浪漫不失古拙 魏晋--士人群体的追求也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出现 代表:顾恺之,不仅长于丹青,其绘画理论也是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注重“以形写神”。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 隋唐: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全面辉煌,创制法度,体现盛唐气象。(吴道子) 宋明:文人山水画,写意画,风俗画 山水画的背景: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兴起使文人注重内心修养,文人山水画兴起。由衬景发展为独立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 文人山水画的特点:注重内心情感的表现,诗、书、画、印结合。 风俗画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在艺术上表现。 代表作: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写意画(从略):注重表现个人的内心感受。 (2) 中国古代的文学 A、诗经:最早的诗歌总集。保存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何 为风、雅、颂) B、楚辞:战国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新体诗歌。代表作《离骚》 C、汉赋:汉代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巡游兴盛。出现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赋,吸收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 D、唐代诗歌 背景:A、唐代的繁荣,文化多元 B、科举制的推动 代表:(1)李白: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精神 (2)杜甫:安史之乱后,忧国忧民,体会国破家亡的痛苦 (3)白居易:中唐以后,战乱平息并未带来往昔的繁华盛世。白关心民间疾苦,寄托政治抱负 E、宋词 背景:又称“长短句”,宋代城市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词作传于民间。 代表:辛弃疾、苏轼与李清照、柳永 F、元散曲:关汉卿与马致远 G、明清小说 背景:新兴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3) 中国古代的戏剧 A、元杂剧 B、京剧 原因:北京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艺人聚集 概况:乾隆年间,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进京 影响:形成京剧,在同治、光绪年间繁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 器物之学—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 1)、师夷长技以制夷 (1)背景:A、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冲击加剧,中西联系扩大。B、为了解西方,抵御侵略,一批先进、爱国、具有经世致用思想的中国人冲破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2)代表:林则徐—A、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B、设立译馆,命人译滑达尔《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介绍地理、历史概况,开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魏源—依据《四洲志》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 3)、影响:A、研究介绍世界知识、“开眼看世界”成为社会思潮。 B、 为抵御外侮,谋求独立富强而学习西方,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2)师夷长技以自强 (1)背景:19世纪60-90年代,西学广泛传播,对儒学为核心的文化产生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之体,是否兼采西方文化,成为严峻课题。 (2)主张与实践:主张:发展“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维护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前提下,采用西方实用技术,才能自强、求富。实践: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与顽固派。 (3)评价:A、局限于物质文化层面 B、冲击了“夷夏之辩”的保守观念,为西学传播创造了舆论环境。 2、 制度之学—变法图存与民主革命 1) 维新变法 早期维新派: A最初是洋务派的支持者,冯桂芬、王韬、郑观应是代表。 B主张: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商战;文化上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思想: A、背景: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形成。 B、代表: 康有为----A、设万木草堂,宣传维新理论。 B、《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用经学外衣和孔子亡灵,否定专制思想基础。为维新提供符合传统文化价值理论依据。 梁启超----A、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的必然性。B、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 C、影响: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开辟新的道路。 2) 民主革命(略孙中山三民主义) 3、 文化之学—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 (1)背景: A、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袁世凯尊孔复古 B、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启蒙思想传入,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为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政治革命,必须要思想革命。 (2)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核心)。 (3)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指导思想:西方的民权、平等和达尔文进化论。核心与基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4)内容 核心内容:德先生和赛先生(口号) 民主----不仅指人民主权、权力制衡等民主政治,也包括共和、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理念。科学----不仅指科学技术与知识,而且包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还包括反对迷信、宣传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使崇尚科学成为社会主流。 反对旧道德:打倒孔家店 A、代表:陈独秀、李大钊 B、原因:认为儒家思想是专制政治的灵魂 C、实质: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进行扬弃 D、作用:为解放思想和文化多元创造条件。 文学革命:注意形式和内容 鲁迅----《狂人日记》,批判吃人的礼教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不仅主张白话文,还必须彻底改革旧文学思想内容。 (5)意义:A、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B、在政治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沉重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 C、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创造条件 4、 救亡之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李大钊:受十月革命影响,新文化运动人士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李于1918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新文化运动的中后期,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9年,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与此同时,各种马克思主义研究组织开始出现,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3)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让教育回归家庭,给现实的世界寻找一个希望的出口--超级在线1对1! 找一对一辅导老师,就来!不用奔波,在家就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