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否定思维 斯宾塞讲过:“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而否定思维,即是引导学生探讨的方法之一。 用“否定思维法”根据标题《分马》认真地通读课文,找出课文内容与标题不相符的地方:可发现“分马”的标题不够完善,只盖住了课文的前半部分,而对后半部分“换马”的情节却起不到“纲”的作用,《分马》的标题,具体内容上也未盖周全。因为分的不光是马,还有骡子、毛驴,题换为《分牲口》好。从全文的分量看,换马的情节更能体现郭全海的大公无私,而文章的重头戏也在换马上,所以,本文以《换马》为题好。 通过一番激烈的否定思维,极易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很自然地就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课文内容的理解,而对以后学生作文前的审题,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捎带效应”。 10.纵横连动法 连动思维,是根据事物的纵向横向联系,进行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思考,从而提出新的设想,得出新的答案。语文学习中的扩写、缩写、补写、改写等训练形式,就是训练学生思维连动性的好方法。例如:学了《东郭先生和狼》以后,续写一则故事:《东郭先生第二遇上狼的故事》,思考“东郭先生第二次遇上狼后会怎么办?”的问题,这样训练,不再孤立地分析问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1.质疑探究法 这是通过对学习材料的质疑而加深对知识理解的一种思维方法。能否提出问题与是否积极思考和思维方式有关,而所提出问题的水平又与思维的水平相关。因而,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有质疑的意识。不回避疑难,主动寻找疑问,不为经典结论所框死,摆脱成见和规范化束缚,勇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其次要有灵活多变的思维技巧。对产生传统结论的背景条件进行多种设疑排疑筛选,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适时改变思维的方向和角度,寻觅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再次要在解放自己头脑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自己的双手、嘴巴,为创造性火花的迸发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最后要掌握质疑的类型,为创造性质疑提供一个参考框架。这对加深原文的理解,中心思想的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写作技巧及写作心态的了解都有帮助。 12.设问求解法 这是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提出一系列相关或相对的辅助性问题,然后通过对这些辅助性问题的逐一解决,进而达到主问题最终解决的思维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对主问题的设问一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什么是要探究的对象;第二,为什么要探究这个问题;从什么地方着手探究;第三,这个问题原有的结论是什么?产生这个结论的条件及其背景是什么?现代人们对这个问题有些什么不同的看法?第四,帮助解决这个问题的有关资料是什么?现在还缺什么资料,如何获取和运用这些资料;第五,具体论证的方法及其步骤是什么?第六,这种探究过程将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它能达到什么水平?如何来验证这个结论?通过对以上六个方面问题的思考,就完全可以使思维由枯竭、堵塞状态变为活跃、流畅的状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