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注意三点: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具有可知性。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均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①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载体) 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物质运动的规律 ①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 A规律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普遍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规律普遍性原理: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A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B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物质决定意识 ①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5、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A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B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并不是否认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它要求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统一。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7、实践 ①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注意: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人类所特有)、以客观事物位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实践的特点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而产生的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类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 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的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B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的唯一标准 A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 B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 C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才能检验 ④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意义。 9、真理 ①真理的客观性 A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 因为: 第一,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 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 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C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但其中只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即只有一个真理。 ②真理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③真理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④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A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使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B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10、认识过程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 原因:认识的主体受各种条件制约,认识的客体是复杂变化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 原因: A认识的对象是变化的 B人是时代延续的 C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责任编辑:admin) |